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对内部审计发出了呼唤,对内部审计的要求也不断加强和多样化。过去的内部审计必将受到冲击与变革,应由传统的财务审计向经济效益审计转变。过去的内部审计是双向服务,既代表着国家对各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进行监督管理,又帮促企业经营管理。随着国家审计作用逐步明确及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蓬勃兴起,对企业监督管理的职能逐渐由国家审计和民间审计承担,内部审计则将重心移至促使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经济效益上。本文结合国内外内部审计的先进经验,探讨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及应对措施。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内部审计提出的新要求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提出更高的要求。
内审机构不健全,设置不合理,影响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有的企业将审计机构和监察合并,有的在财会部门内设审计人员,有的干脆不设审计机构和人员。且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处于平行的地位,致使许多内部审计流于形式,缺乏自身应有的地位和威信,根本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1991年我国出版的《比较审计学》指出:“内部审计之所以需要。是因为企业规模扩在化,经营业务复杂化,管理层次多样化,生产经营地点分散化,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当局不可能亲自检查监督,所以要授权审计人员代替他去做他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技术进步,内部企业技术、管理、观念不断创新,”网上实体“、”虚拟公司“、”媒体空间“、”网上银行“及远距离多主体的网上合作,使知识、技术、产品快速更新、扩散和应用,改变着企业体制从传统走向现代,从生产管理、混和管理到电脑管理、知识管理,计算机管理和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投资者和经营者担负着双重责任。一方面,内部审计部门对经营者进行监督,对投资者(董事会)负责;另一方面内部审计部门对其他部门及所属单位进行效益审计,对经营者(总经理)负责。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双重作用及适应这种快速发展的经济管理的要求,就成为企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首要问题。
(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向内部审计提出新的挑战。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由国家企业组织与个人共同参股组建股份制企业逐步增多,使内部审计的职能和地位日益复杂化。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界定内部审计的责任,如何既能同时为不同的投资主体和各利害关系人提供各自所需的信息帮助他们进行投资决策,又能同时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这也是中国内部审计在入世后面临的问题。
(三) 内部审计人员素质需要提高
我国一些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偏低,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主要表现在文化知识、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偏低,多数内审人员来自财会部门或从其他部门改行而来,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缺乏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巧,现代审计技术手段掌握不够,电算化内部审计几乎处于空白。 。
(四) 市场经济条件下,内部审计业务领域急需拓展,审计方法急需变革。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的内部审计要由传统的财务审计向经济效益审计转变。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产权制度发生了变化,国家不再扮演投资者与管理者的双重角色,而完全成为投资者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而企业则完全做为经营者。在这种体制下,传统的财务审计只审查企业经济活动的合规性与合法性,已不适应经营者的要求。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应采取的对策
(一)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予以广泛高度重视,形式多样化。
1、企业自己要重视。
我国的内部审计建立是政府干预下进行,企业缺乏内在动力。内审机构的设置,企业要充分重视,不能仅流于形式,要把内部审计与企业效益真正联系起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鉴于企业规模大小,生产经营复杂程度、集团企业层次性、管理层素质高低等差异,决定了不同企业必须因地制宜地设置内审机构。美国、日本已演进为比较健全的公司内审制度,纵观世界各国内审制度模式有:董事会领导模式、监事会领导模式、总经理领导模式、财务付总经理领导模式等这三种模式各有优劣。企业设置内审机构时可借鉴。
2、国家要给予支持并管理
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企业要重视之外,国家审计机关及其他相关部门也应重视及承担起对内部审计体系的指导和管理责任,尽快建立注册内部审计师制度,包括考核及选拔人才,规范内部审计师执业体系,并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制定或参与制度相应的内部审计准则,职业道德准则、积极推广内部审计的新技术,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的新技术,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并就内部审计工作中某些具体问题提供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