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57365.com -> 论文中心 -> 历史论文 -> 论文内容

中学历史结课艺术的应用探讨

论文作者:蔡亚萍    论文来源:无锡市刘潭中学    论文栏目:历史论文    收藏本页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在一堂课中,结课就好比是“收口”,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却影响着整堂课的教学效果。一个好的结课,不仅能够有效总结一堂课的学习情况,而且能够给学生以“课已尽而意无穷”之感,给精彩的课堂画上点睛之笔。但是,一些教师在中学历史课的教学中,却不注重结课的设计,总是问学生:“一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长此以往,这样单一的结课方式引发不了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兴趣,导致“课断思断”的后果,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结课的艺术化设计,努力使结课达到巩固知识、诱发兴趣、启迪思考、开发智力、训练思维之效。
    一、把课结成“问号”——设置悬念
    一堂好的课,不应该结成句号,而应该结成问号。也就是说,教师在历史课教学临近结束时,不给课堂画句号,而是给课堂画问号,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对历史的兴趣。
    (1)评书式结课。在评书中,说书人总是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结束,这样能给听众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和求知空间。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的“品三国”之所以能够红遍大江南北,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易中天在每集最后都会设置一个悬念来吸引观众的注意,诱发观众的好奇心。在历史课的结课中,采用评书式结课,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经济危机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一课结束时,我这样问学生:“美国通过新政慢慢摆脱了经济危机,那其他的受到经济危机影响的国家是通过什么方式的呢?它们难道也采取了美国的方式了吗?要知后事,请听下回分解。”这样,在结课时顺势把以上内容提出来,不但预示了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而且使前后两节课巧妙过渡,衔接自然。同时,这样做使悬念萦绕在学生脑海、驻留在学生心间,学生便可带着问题去预习、去探求,培养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习惯。这样的结课,就如同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一样吊住了国王的胃口。
    (2)谜语式结课。在历史课中,有的教学内容需要进行深化,这时候采用谜语式结课,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在教学“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一课时,我这样结课:“同学们,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在当年的元宵节那天,中国的一家报社在报纸上出了这样一个谜语,谜面是:抗战胜利的原因,要求打四个古代历史人物,你们可以在课后猜一猜这个谜语。”这样的结课,能够有效地引发学生的课后思考,引导学生在课后去进一步总结“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二、把课结成“省略号”——拓展延伸
    在中学历史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取拓展式结课,把课结成“省略号”。所谓拓展式结课,就是指结课时,将教学内容作纵式或横式的拓展延伸,伸展开去,开阔学生的视野,激活思维,促发求知兴趣。
    (1)纵向式拓展结课。所谓纵向式拓展结课,就是指教学完一课的历史内容以后,结课时把该内容置于历史的长河中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自主探究的结课方式。例如,在教学完“西汉的历史”一课时,可以这样设计:“同学们,西汉的历史在我们中国历史长河中只是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著名的历学家司马迁曾经写过一本史书《史记》,其中有许多章节也记录了西汉的历史,你们课后有兴趣可以去读一读这本书,读后你们一定会对西汉的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这样的结课,就能够有效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2)横向式拓展结课。所谓横向式拓展结课,就是指教学完一课内容以后,引导学生把相近或者相似的内容进行横向对比的结课方式。例如,教学完“日本的明治维新”时,可以这样结课:“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摆脱了被殖民压迫和被剥削的困境。而隔了30年的中国进行的戊戌变法却失败了,没有根本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是什么原因呢?请同学们课后查阅有关资料研究这个问题。”这样的结课,能够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研究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是很有效的。
    三、把课结成“双引号”——首尾呼应
    在一堂课中,开头和结尾的设计是很重要的,“龙头豹尾”能让课堂焕发异彩。在中学历史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课结成双引号,结尾的设计力求首尾呼应,这样,就能够让课堂浑然一体,达到一种艺术的效果,增加课堂吸引力,帮助学生弄清历史的内在联系,对文章有个整体把握,明确重点难点,深化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隋唐时期的文化”一课时,课的开始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把赵州桥、李白、杜甫、敦煌莫高窟的飞天等一系列的邮票播放给学生看,然后问:“这些邮票上的历史知识,你们都知道吗?”学生说:“不全知道。”于是我按照教学要求讲完课文,到最后结尾时重新把邮票的图片播放一遍,这时候的学生就会利用刚学到的内容一张一张地讲出邮票的历史知识。
    这样的结课首尾呼应,既突出了课文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拓宽了知识面,又前后照应,完善并升华了主题。
    四、把课结成“感叹号”——激发情感
    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科学,《历史课程标准》很强调在历史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注重情感目标的达成。历史课的结课应该结成“感叹号”,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升华学生的情感。这样的结课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回顾、总结一堂课的学习内容,而且能够使学生的情感与教学内容产生共鸣。
    例如,教学“九一八事变”这节课,结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结语:“同学们,‘九一八事变’对于我们中华民族,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是灾 难、更是耻辱。‘九一八’这个日子让我们所有的中国人撕心裂肺。现在一切都过去了,但是一切都又留下了。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我们应该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在这个和平的年代中好好学习,将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一点贡献。”这样的结课,不仅能够让学生牢记“九一八”这个日子,牢记中华民族曾经的灾难,而且能够使学生树立“远离战争,珍惜和平”的意识,使课堂教学的情感得到高度的升华。
    总之,结课在历史课的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历史课的结课方式除了上述方法以外,还有比较式结尾、激情式结尾等多种多样的方法。这些方法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来适时地加以巧妙运用。我们不能把结尾当做可有可无的东西,有的教师感到课堂教学的时间来不及,就把结尾草草了事,或者干脆就没有结尾,这些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一堂课有好的结尾,能够发挥出更持久的教育作用。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hxswjs.com All Rights Reserved.57365.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