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57365.com -> 论文中心 -> 政治论文 -> 论文内容

遵从规律收得硕果_政治论文

论文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不详    论文栏目:政治论文    收藏本页

教学提纲如下:

一、社会经济运行基本规律:生产力、生产关系之间的必然联系

1.原理:生产力决定反作用生产关系。

2.要求:(1)对旧生产关系的彻底变革,对新生产关系的局部变革,都要适应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2)衡量生产关系任何环节变革的成效,都要以生产力为标准。

3.差距:(和规律的要求之差距)生产关系某些环节,超前于现实生产力。

4.社会的循规运作:(即如何改革,后简称“运作”)从生产力关系三层面入手,变革所有制体制、经营管理体制、分配体制。

5.意义:(1)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和状况(总体水平较低且不平衡),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2)巩固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二、生产关系内部三层面、三套体制之间的必然联系

1.原理:占有体制决定反作用经营管理体制决定反作用产品分配体制

2.要求:三套体制的建构要配套,需层层适应。(才能从总体上、从根本上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3.(略)

4.运作:(1)建立并不断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体制)。(2)建立并不断完善以承包责任制为主体、多种形式并存的经营管理体制。(3)建立并不断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体制。

5.意义:(1)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储主体地位。(2)保证了三套体制各自社会作用的充分发挥,推进了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生产力的充分发展。

三、社会成员、经济单位之间物质利益的必然联系

1.原理:社会主义劳动者之间、经济单位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平等且相对独立的物质利益。

2.要求:(1)社会须认真协调其间关系。(2)社会要确保各自正当利益的公平获得。

3.差距:由于曲解了“平等”、“公平”的社会主义性质,致使全社会平均主义、“大锅饭”盛行。

4.运作:(1)发展并规范社会主义商品(交换)经济。(2)把不同所有制下的经济单位全部推向市常(3)强调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鼓励公民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而致富;鼓励企业通过正当合法途径获取更多利润。(4)建构遵从价值规律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国家宏观调控机制,制约、引导社会成员,通过等价交换实现各自利益。(5)确立科学的分配体制,制定并贯彻科学的分配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积累、消费基金统筹兼顾原则;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兼顾原则;“按劳分配”原则……),引导全社会公平分配,以保障公民、经济单位各自利益的获得。

5.意义:

(1)调动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积极性,调动了各层面劳动群众的积极性。

(2)体现了社会主义公平,显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3)促进了全社会生产效率、经济效益的提高。

四、劳动者素质(特别是科技素质)和社会生产、经济增长之间的必然联系

1.原理:劳动者素质是社会生产、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基础因素;社会生产水平及其决定的社会消费水平,又决定劳动者素质。

2.要求:(1)建构完备的社会综合、系统工程,培育、提高劳动者素质。(2)把经济增长方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

3.差距:素质培育步伐较慢;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型。

4.运作:(1)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向集约型转移),从而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结构合理的)消费水平。(2)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科学文化教育事业。(3)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培养公民的民主观念、法制观念、权利义务相统一的观念,等等。

5.意义: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推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又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创造了条件。

五、劳动者积极性和社会生产、经济发展之间的必然联系

1.原理: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力是企业活力的源泉,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强大动力;社会经济水平、公平程度及其决定的公民消费状况,又是劳动者积极性的重要影响因素。

2.要求:建构完备的社会综合、系统工程和层层机制(包括经济的、政治的),培育激发劳动者积极性。

3.差距:生产关系建构的失误,生产力要素配置的失误所导出的“铁饭碗”、“铁椅子”、“大锅饭”、“大拥班”、“人浮于事”……“一手软”之误;生活水平提高缓慢……这些因素,对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都起到不同程度的负面作用。

4.运作:(1)大力发展社会生产,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建立并不断完善科学的交换分配体制,贯彻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3)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帮助公民树立社会主义义利观。(4)探索并采纳现代科学的经营管理形式。

5.意义:调动激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又进一步激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六、国民经济整体和局部、局部和局部之间的必然联系(结构的有机性)

1.原理:社会生产进入社会化阶段,社会各产业、各部门……之间,进一步构成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有机整体。

2.要求:社会经济部门健全;社会经济结构合理。

3.差距:一、二、三产业及其内部各层面关系还不协调,第三产业滞后尤为突出。

4.运作:(1)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2)贯彻优化产业结构方针:在宏观方面,要大力加强第一产业,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在微观方面,要落实联合、兼并、破产之策,强化优胜劣汰机制,促进现有企业优化重组;严把投资关,避免三重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增量资产结构合理。

5.意义:经济结构的科学化调整,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要举措,有利于社会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七、生产力内部:人物要素之间、物物要素之间(经济资源之间)的必然联系

1.原理:社会生产进入高度分工化、专业化、社会化阶段,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程度步步加深。

2.要求:经济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按比例合理配置。

3.差距: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社会劳动多有浪费,供给需求难以平衡。

4.运作: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起基础作用。

5.意义:使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八、社会产品(商品)交换现象中的必然联系

1.原理:(1)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之间存在着平等、独立的经济利益关系。(2)(商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决定→价格,价值规律指挥下的市场(价格)竞争,牵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要求:社会全部经济活动(包括国家宏观调控)都要遵循价值规律。

3.差距:(1)改革前的国家定价,改革初的价格双轨,都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价值规律的要求。(2)劳动者在各自创造的价值面前的平等,没能充分实现。

4.运作:(1)培育统一开放的、完备的市场体系,使商品化的各类经济资源能在市场自由流通。(2)建构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以价值规律为准则的市场竞争机制。

5.意义:(1)(课文)价值规律的作用(略)。(2)促进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结构的合理构建。(3)保证一、二、三产业各部门劳动者平等、独立的物质利益的获得,调动了积极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九、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之间的必然联系

1.原理:生产决定反作用消费生产面向适应消费

2.要求: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发展生产,保障消费(供给);科学地、适度地消费,牵动、引导生产。

3.差距:(1)由于生产安排(经济结构)不合理,某些产品供给大于需求,大量积压;某些国计民生必须品,还不能满足需求。(2)不顾国情的超前消费和奢靡消费现象滋生。

4.运作:(1)优化产品结构,建构科学机制,解决重复、盲目生产问题。认真积极地组织以满足(正常)消费为目的的社会生产。(2)着意培养公民正确的消费观念,引导适度消费。(3)建构科学机制,制约不适度消费,引导正常消费。

5.意义:(1)有利于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的解决。(2)保证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使人民生活逐步提高。(3)促进社会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hxswjs.com All Rights Reserved.57365.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