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57365.com -> 论文中心 -> 管理论文 -> 电子商务论文 -> 论文内容

国外网上银行发展经验及借鉴_电子商务论文

论文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不详    论文栏目:电子商务论文    收藏本页

  进入90年代以来,面对金融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商业银行在做好传统银行业务的同时,开展业务创新,尤其是建立网上银行,已成为谋求发展的主要出路之一。网上银行的出现,改变了银行传统业务的处理模式,它能为银行客户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便捷服务,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和灵活性强的特点,是在因特网上虚拟的银行柜台。

  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网上银行的快速发展成为可能。网上银行具有容易实行成本控制、实现规模经济以及可以进行金融产品交叉销售的特征,因此现代的商业银行已不再单纯地追求铺点设摊式的外延扩张,而是更加重视和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提供更加便捷、周到的金融服务。

  从世界范围看,网上银行具有的巨大生命力已被广为认知,业务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尽管与传统意义上的商业银行相比,网上银行还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如市场和机构还不稳定,许多银行客户还在观望等,但这并不影响网上银行成为未来银行业的发展方向和主导模式。

  一、影响网上银行发展的诸多因素

  1.从金融创新的角度看,人类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特别是7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进入了一个大规模、全方位的高峰期。不断形成的新市场和层出不穷的新工具、新交易、新服务冲击着金融领域,不仅革新了传统的银行业务活动和经营管理方式,模糊了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界限,加剧了金融业的竞争,打破了金融活动的国界局限,而且改变了金融总量与结构,重塑了金融运作机制,提高了金融在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形成了世界金融的新格局,导致金融业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呼唤着金融业务载体的全方位更新,这些都为网上银行营造了良好的萌生和发展环境。

  2.从信息技术应用的角度看,信息技术现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驱动器之一,计算机在银行业的引入,使银行的传统业务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改变了传统业务的处理手段和程序,包括存、贷、取、汇、证券买卖、市场分析、行情预测乃至机构的内部管理等经营、管理业务,均通过计算机处理。电子化资金转移系统、电子化清算系统、自动付款系统等金融电子系统的创建,形成了国内外纵横交错的电子化资金流转网络,这使得网上银行的建立不仅成为需要而且成为可能。

  3.从银行自身角度看,由于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具有广泛性和渗透性的特点,覆盖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渗透到生产和生活领域,这就要求银行提供多功能的金融服务进行支持,以顺应发展的需要。通过提供网上银行业务,银行既能减轻竞争压力,满足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要,又能使银行业务范围得到拓展与延伸,银行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据统计,网上银行的交易成本比电话银行低75%,比普通银行低90%,更容易实行成本控制。网上银行还具有无分支机构,人员少,通信费用低,无纸化操作,产品价格竞争力强,能为客户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等特征。网上银行的建立已成为银行控制成本、增强竞争力和提高经营效益的重要手段。

  二、西方国家的网上银行发展战略

  1.大银行的网上银行发展战略。对于大银行而言,可以实施两种战略:一是收购已有的纯网上银行。如加拿大皇家银行是加拿大规模最大、盈利较好的跨国银行之一,在超过一个世纪的时间内,它在美国只从事金融批发业务。1998年,该银行收购了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除技术部门以外的所有部门,收购的目的不仅在于扩大其在美国的业务和市场份额,而且更重要的是利用这次收购将传统的银行业务延伸到一个新兴的、飞速发展的领域。二是组建自己的网上银行机构。美国的卫法银行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这家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银行,是美国最大的银行之一。卫法银行为了适应银行客户的需求和降低自身的经营成本,早就开始建立自己的以网上银行服务为核心的网络信息系统,现已建成比较完备的网络系统并开始提供银行服务。卫法银行认为,“如果客户希望在家中接受银行服务,那么我们就提供这种服务。”

  2.社区银行的网上银行发展战略。在美国,绝大多数银行属于社区银行,这类银行的规模通常都很小,在社区内主要提供零售金融业务,即吸引小额消费性存款,并向消费者发放小额商业性贷款。相对于大银行而言,这些小银行的优势在于与本地区相关行业有密切的联系,同当地银行客户更加贴近。社区银行建立网上银行的战略目的是为了与大银行在竞争中维持均衡态势,防止当地银行客户流失。

  3.纯网上银行发展战略。一是全方位发展战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完善,纯网上银行完全可以取代传统银行,因此很多银行一直致力于开发新的电子金融服务,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要。二是特色化发展战略。纯网上银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传统意义上的银行相比,它提供的服务较少,例如,缺乏分支机构,无法为小企业提供现金管理服务,也不能为客户提供安全保管箱等服务,纯网上银行若想在竞争中获取生存必须提供特色化的服务。 
三、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网络建设起步较早,但因特网上的银行业务发展不足,与国外的银行有较大差距。近年来,国内许多商业银行纷纷开设网站,主要是进行形象宣传和业务介绍,实际进行网上银行交易业务即通过网上银行进行开户、办理存取款及信用卡业务的还很少。从我国网上银行交易形式看,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完全依赖于因特网发展起来的全新电子银行,它所有的业务交易都依靠因特网进行;另一种是在现有的商业银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把银行传统业务捆绑到因特网上,开设新的电子服务窗口,即所谓传统业务的外挂电子银行系统。目前我国大多数网上银行交易系统都属于后一种。

  1997年以来,招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陆续推出了网上银行业务,开通了网上支付、网上自助转账和网上缴费等业务。如招商银行于1993年3月正式推出“一网通”网上服务。“一网通”除提供“个人银行”和“企业银行”两项基本服务外,还设立了网上商城,提供商业网站的购物导航和利用“一卡通”实现网上支付;1998年在因特网上开通了面向企事业单位的企业网上银行;1999年9月推出网上证券业务,客户只要在招商银行申请网上银行服务,即可在自己的台式或笔记本电脑终端通过因特网进入招商银行的网上银行业务系统,随时随地享受银行提供的不间断金融服务。

  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也分别于1999年6月和8月推出网上银行服务。中国银行的网上银行与其100多万张长城信用卡相结合,依靠其雄厚的资金实力,推出了“支付网上行”。中国建设银行开发了日处理业务130万笔,允许5万个客户同时访问和交易的网上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城市开通了网上银行,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从现在运行情况看,各家银行网上银行开展的业务仍有许多服务功能尚不完备,特别是在电子支付安全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这已经引起有关政府部门和商业银行的高度重视,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四、对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建议

  1.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对外开放程度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银行业要在促进银行制度更新,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有新的改变,特别是在以网络化、信息化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面前,以信息技术加快我国银行业的改造是应对这一冲击的重要举措。面对网上银行对当今国际上所有传统银行产生的巨大震荡,国内商业银行如果忽视网上银行的发展和建设,都将在未来的数字经济时代受到惩罚。与之相反,如果能利用这个机会加快网上银行的建设和发展,也许会迎来一次新的发展机遇。我国银行业网上银行的建设和发展同样需要选取合适的发展战略。对于大银行而言,不管是采取收购网上银行的发展战略,还是采取自我组建网上银行的发展战略都是不错的选择;对于小银行而言,要强调自己的服务特色,明确市场定位,确立自己的银行客户目标并具有良好的可鉴别性,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和巩固银行客户,才能在与大银行的竞争中维持均势。

  2.重视网络人才的培养。网上银行业务发展的顺利与否,网络人才的培养很重要。如卫法银行早在1992年,就开始建设自己的以网络银行服务为核心的信息系统,至1997年12月,通过网络与卫法银行交易的客户已超过43万个,远远多于安全第一网络银行。它的成功经验之一是在自己的网上银行开业前的2~3年就开始着手进行人才的准备和培训工作。我国的银行业如果想及时开展网上银行业务,应该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重视人才的储备和培训工作。

  3.重视网上银行业务的技术保证。一是建立灾难性备份,以保证网络系统在遭受到不可抗力侵害,发生软硬件故障和数据丢失等故障后能及时恢复;二是特别增强计算机系统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安全防御能力,要采用客户端的乱码处理技术、防火墙、数字签证和身份认证等技术措施来加强网络的安全性;三是建立全国统一的认证中心,只有建立全国统一的认证中心,才能起到认证中心中立、权威的作用;四是加快电子化应用环境风险防范,如加大对计算机物理安全设施的投入和严格中心机房的管理制度等。

  4.加强立法与监管。目前,我国对网上银行的建设和发展的监管缺乏相应的法规,传统的监管方式和程序已不适应于新的金融业务。作为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部门要针对信息技术在金融行业中的广泛应用作战略性的思考,既要鼓励和支持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避免限制性的政策或立法,又要规范和引导国内的商业银行有序开展网上银行业务,并鼓励部分商业银行开展网上银行的试点工作,促进我国网上银行快速、健康发展。既要认真研究网上银行开展的业务种类和特点,尽快制定网上银行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原则,又要针对现有的相关金融法律规章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改,制订和完善相应的监管办法和措施,加强对网上银行业务的监管,有效防范新的金融风险。 

colspan="2" alig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hxswjs.com All Rights Reserved.57365.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