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季101时,PC Magazine 出炉了2005年秋季的 Top 101 Web Sites ,有14个分类。
包括 消费电子与摄影,计算机技术,商业与财经,职业,Blogs,生活与乐趣,信息,搜索参考及门户,娱乐与体育,偏门与游戏,购物,旅行,新闻阅读与政治,PC及移动领域。
说一句哈,这不是什么访问量影响力之类的网站列表,也不是什么猫猫狗狗的排名,PCMag的101选择是个能让我们接触到更多“有意思”的服务或网站的荟萃。放松心态,不要为入选或者不入选的网站愤愤,不管怎么样,Internet都还在转。
从“消费电子与摄影”类--其实还不如说就是“数码摄影”类--可以看到数码摄影/摄像技术的巨大影响,这次的选择正好是个2:2的平分“秋”色。Flickr和Shutterfly两个照片服务类网站,Digital Camera Reviews 和Digital Photography Review 两个数码相机/摄像机评测网站。数码相机把摄影的乐趣带给了数不清的普通人。鄙人一贯的看法是,谁把技术送到普通老百姓手里,谁就不光能大赚一笔,还能成就伟业--这活儿IBM 曾经干过,Microsoft曾经干过并干着,Google正在干着,Web 2.0 宣称干着,Linux目前失落着。不知道国内有没有shutterfly这样的做线上照片打印服务的公司,说不定是个创业idea哟。
“计算技术”类(大众部分)共有11个网站,好像…没有一个好吃惊的,倒是好网站太多,入不入应该很难决定吧。bugmenot可能是成长最快的,原来在blogbus提到的时候(文章现在还没搬过来)还是初出茅庐的小弟呢,几年过去了,内容发展很快,主页风格依旧,有坚持,有品味 。CNET,eWeek 和 PCMag(真是举贤不避亲)都在列,哦,编辑们对eWeek的唯一寄望是,广告别太野^_^。还有新兵 digg,老手engadget (这是个火箭速度成长的年轻的老手,常到我这儿来的诸位一定很了解)和 gizmodo。digg 的出现表明“大众编辑“的水准,以及组织方式的被认可,这儿确实是个常有好内容发现的地方,而且因为比delicious更专注于技术,所以小众满意度应该非常高--至少我是 ;-P。distrowatch作为专业Linux网站被编辑们选中倒有点特别。lifehacker 的成功靠的是混合型内容风格,或者不如说最大特色就是没有特色。Computer History Museum ,是位于加州 Mountain View 的计算机历史博物馆的网站,虽然PCMag的编辑选择了它,不过我觉得一般般,除了几个专题外,浏览体验很不好,大家自己去逛逛就有体会了,最近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给这个博物馆捐赠了1500万美元。对我来说,最新的面孔的恐怕是 Technology Review了,这是MIT所有的Technology Review Inc发行的Technology Review 杂志的web网站,目前杂志有中国版本。网站内容除了信息科技外,生物科技,纳米技术都有,着重于新兴技术方面的新闻,以及对社会与商业的影响。按PCMag编辑们的话,他们对技术类网站有很高的标准要求,Technology Review 正是满足了所有这些要求的网站。就我个人意见来说,阅读Technology Review和Wired是个很好的学习或者锻炼机会(只是不知道我这儿怎么回事,wired连不上的几率有时比较高),特别是希望看到中肯的技术分析还有结合背景知识进行的远景前瞻的时候,这跟阅读有几张截图和一堆从帮助里dump出来的功能列表的文章是不一样的--虽然我自己也经常干后一种活儿 ;-目
“计算技术”类(专业部分)只有4个,ExtremeTech ,PC Magazine的自家兄弟,不过就我个人感觉,自诞生之日起,ET就是个偏硬轻软的地方(曾经贸然和编辑写过一封信说这个,这点他也同意)。Hack a Day是个geek精神十足的地方,提供内容都是道中人乐此不疲的东西,它也是Engadget所属的weblogsinc网站群的一员,这次没有卖给AOL,以前我这儿的一篇hack自动可乐机的文章,就来自这儿的。Slashdot?怎么会算作expert部分?W3Schools ,很好的HTML/XHTML /XML/WAP/CSS(名单继续中…)参考资源,自我开始写blog并自定义站点风格起就是俺的不二之选。
“商业与财经部分”我只扫到了MSN Money和YAHOO Finance,脸熟,没办法,估计在国内险恶的环境下用不上…要不,您教教我?
“Blogs”类只有5个,除了Boing Boing和Live Journal,其他一个都不知道 ;-P 搞不懂为什么Slashdot算在“计算技术”类,而且还是专业部分,而boingboing就算在“blog”类--就因为Slashdot上小企鹅出现的次数多了点?Live Journal,嗯… 我不讨厌,可是为什么是你不是其他服务提供商呢? The Amateur Gourmet 写这篇文章时连不上,humorous 类,按PCMag 编辑们的简介。Daily Kos ,拥有1万9千多个订阅的政治话题网站。
“职业”类,只有MediaBistro和Monster。后者的服务都扩展到23个国家了,还真不知道。
“生活与乐趣”类,The Freecycle Network,嗯,我得说,喂得饱自己的人都不妨去看看嘛;Little Fluffy Industries,600多个免费游戏;Overheard in the Office,这个好玩,看看那些对话,说不定你能找到共鸣,甚至贡献一把自己的原创内容嘿嘿--只要老板不知道;ThinkGeek,太熟悉了,还介绍过星战光剑呢;Urban Dictionary,wiki 模式的又一个成功案例,用户贡献内容的活生生样板,学到新词儿是最有用的,至少可以摆酷^_^,目前看来办得不错,都出书了。
“信息”,Craigslist ,好像没什么好说的;Food411,几乎是烹饪方面的Google,希望中国菜乃至食文化也有这样汇聚整理的网站--唉?或许是个不错的风投idea ^_^;HowStuffWorks,从How Microsoft Works到How the Death Star Works都有,是个乐趣无穷的地方,真的;The Internet Public Library,从1995年就开始工作的网站,这种网站说句老实话,不多了呀。觉得资料丰富程度不高。不管Internet还是人类社会,发展到成熟形态的地方都很注重历史和回顾,比如除了IPL还有archive等等等等网站,我对他们的叫法是“Internet史官”,存档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下一个是,哦,National Geographic Online,只规在“信息”类有点委屈它了,其实我期望有一个“科学技术与教育”类别,把国家地理放在这一类或许比较合适(同时再放上其他网站,变成 top 108什么的^_^); The Straight Dope,全能的“Cecil Adams”,什么问题都知道,和HowStuffWorks不同,这儿更随意,更好玩,虽然 HowStuffWorks 能一本正经地用几页篇幅跟你讲变坏了的阿纳金的致命武器,但是The Straight Dope有更绝的招,比如回答 Why do folks say “Jesus H. Christ”? ,What does “OK” stand for? 还有 Can you stand eggs on end at the vernal equinox and at no other time? 这样的问题,有的能教你笑得停不下来,有一点,非常重要的一点--轻松不代表贫乏不渊博--很多问题的答案蕴涵在很多需要深入挖掘的资料中;不代表轻浮不扎实--编辑们的选择是轻快的文笔而不是低俗的文字;不代表浅薄不深刻--文字可乐,内容其实很有意义,有些堪称精华--“三个不代表”,zhou版权所有。
“搜索参考及门户”最多了。Google就占了3席,有Google主站,Google Earth,Google 图像搜索--虽然我觉得Google local/bendi比推向搜索更实用--冤家Yahoo也没出局--只是他们共同的朋友MSN不知所踪 好要加油啊;A9也成功进入,对我个人来说,这是个让人爱不释手的工具,可以搜索多种类型的信息,新服务Maps也不错,和Google Maps感觉完全不同,要看看纽约街景好莱坞大道什么的很合适;传统赢家有 Dictionary.com,Wikipedia,Internet Archive 。虽然Google,Yahoo和Microsoft都吵吵着要扫书,不过古登堡计划Project Gutenberg好像麻烦最少,他们现在已经有16000余册可以免费下载的电子书了--慢,大多是1923年以前的 ;-P ,没办法,版权猛于虎--如果想随便翻翻莎士比亚,达芬奇或者尼采什么人的著作,还是挺方便,此外还有一些MP3音频书籍,当听力材料吧。BlinxTV ,我以前不知道,他们现在已经存有超过10万小时的节目片断了,我搜了一把terminator,嘿,还有不少材料,不知Google在视频搜索上以后会进展如何。WebMd,线上医学健康参考,入围得挺奇怪的,或许老外眼里重视自己健康别有意义。Technorati 也跻身12强,这是个挺好的趋势,从Blog以及Technorati开始,第一次能用另一种更有组织,更elegant的方式(而不是BBS/论坛等)知道人们,全世界的人们,在关心什么,他们在讨论哪些新闻,看哪些电影,阅读哪些书籍……他们都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串连blog内容的网站被视为有意义的信息来源也就意味着blog有潜力作为有意义的信息载体,上次在说华盛顿邮报和technorati的关系时就叹过,新兴技术(或者如果你愿意称其为web 2.0的话)的关键在于xml,web service 和标准接口等等,因为“互相连接贯通的,能被任何人任何工具使用的”信息意义才最大。以前keso在自己的blog上提到(记不得什么时候的文章了),“web 1.0的特质是超链接”--我也很同意,tim爵士发明web这玩意儿就是为了干这活儿的--“web 2.0的特质是tag”,这点我觉得有点莫名。我的意见在上面,web 2.0的特点是依靠技术标准,构建一个“充满互相连贯融会的,可以被二次应用的信息的”Internet。比特还是那些比特,看你有没有办法挖掘它们更多更大的意义了。Technorati 们把不是自己生产的内容索引呈现,得依靠(纵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