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亲近母语》第十二册第十三单元《童年的游戏》。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贺敬之的《风筝》、鲁迅的《风筝》、庞余亮的《弹弓与毽子》、孙幼军的《那时候,我爱“玩儿课”》等四篇课文组成,其中既有文坛泰斗的作品,也没漏掉当代作家的佳作;从体裁来看,有诗歌散文,也有小小说;风格更是异彩纷呈,恬美抒情是淡妆,冷峻沉重是浓抹,不论如何总相宜。从这几篇文章当中,我们读出了一颗颗火热的童心,读出了作家们对童年的怀念,更读出了他们以长者的身份对少年的殷切嘱托。
三、学生分析:
我校学生均来自农村,孩子们伴着金黄的麦穗、听着稻田的蛙鸣、捕着蜇伏的知了长大,弹弓是他们童年的玩伴,毽子是他们亲密的朋友,风筝是他们放飞的理想;他们倾听过小溪的低吟,领略过芳草的絮语,欣赏过壮美的落日,呼吸过甜润的空气,大自然就在他们的心里,他们可以称得上是一群“能玩”的孩子,他们也是一群想玩的孩子,农村是他们永恒的源泉和不灭的印记,但他们终究是要向城市进军的,所以他们又是一群不敢玩的孩子,如何根据他们的实际、契合他们的兴趣,去使他们掌握更多的技能和本领呢?这是他们的困惑,也是农村教师的课题。
四、 设计理念: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既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同时把握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
五、 教学目标:
1. 默读本单元课文,具有一定的速度。
2. 基本读懂课文,了解课文梗概,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3.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接受美的熏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4. 契合学生的心灵,引起他们的共鸣,让童年的游戏成为学生最美好的回忆。
六、教学准备:
关于“玩”的一些图片,歌曲《童年》。
七、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1.(播放乐曲《童年》)
述:童年是游戏的年龄,在游戏中我们体验人生,在游戏中我们学会生存,在游戏中我们掌握规则,终有一天我们会长大,但游戏在生命中留下的痕迹是无法抹去的。
2.考一考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游戏吗?
(出示放风筝、踢毽子、打弹弓、滚铁环、转陀螺、跳房子、折飞机、拼积木等图片。)
[点评:学生骤然见到久违的游戏项目,都很激动,连上课最沉默的孩子都显出了跃跃欲试的神色。]
(二)自主学习课文。
1.看得出来,同学们都很喜欢玩。老师这儿有几篇写“玩”的文章,大家愿意去读一读吗?
2.出示课题,猜一猜:文中会写些什么?指名说。
3.按要求自学课文。
(1)自愿组合学习小组,分头阅读;
(2)圈画出你欣赏的词句,写上简短的批注,并在组内交流;
(3)把你最感兴趣的内容或领悟到的意思讲给其他同学听;
(4)综合讨论:这四篇文章是要告诉我们什么?
4.在组内交流的基础上,以组为单位向全班汇报。
5.出示句子:从玩中,不仅学到了做人的道理,还接受了美的熏陶。
逐课谈一谈,“做人的道理”和“美的熏陶”具体表现在哪些语句上?
指名说。
结合自身的实际想一想,“做人的道理”和“美的熏陶”又体现在哪里?
自由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