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您当前的位置:57365.com -> 教学教案 -> 物理教案 -> 初二物理教案 -> 教案内容
  • [ 收藏本页教案 ]
  • 惯性、惯性现象初中二年级教案

    教案作者:不详   教案来源:不详   教案栏目:初二物理教案    收藏本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惯性现象,知道任何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2.会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

    能力目标:
      1.通过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运用惯性知识解释现象,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情感目标:
      通过惯性应用与防止的教学,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出发,给出惯性的概念(注意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然后从生活经验的角度,提供一些惯性现象来说明无论运动的物体或静止的物体都具有惯性,既帮助学生认识惯性现象的普遍存在,又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通过对交通事故的分析,不仅使学生了解了惯性现象的危害,还提高了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最后通过“想想议议”的讨论,可使学生加深对惯性概念的理解.

    教法建议
      1.要重视实验教学,突出现象教学

      惯性现象很多,由于实验的特点是比较简单,可操作性强,所以有些实验可采用并进式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既可活跃气氛,提高兴趣,同时还训练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实验的能力。如让学生用自己的钥匙和一张纸条在课桌边上动手做惯性实验。有些演示实验,可让学生登台表演。

      2.通过教学训练物理语言和表达能力。

      可以惯性小车演示实验为例,让学生解释木块往后倒和往前倒的原因,训练如何运用知识解释问题。惯性现象的分析可参考以下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明确研究对象是哪一个物体或同一个物体的哪两个不同部分。

      (2)弄清楚研究的物体原来处于什么状态?(运动还是静止)

      (3)什么原因是物体或同一物体的某一部分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由于惯性,研究对象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还可参考典型例题示例中的部分内容)

      3.易出现的错误想法如下,要注意纠正。

      (1)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

      (2)惯性是力,即惯性力

      (3)不受力有惯性,受力无惯性

      (4)静止有惯性,运动无惯性

      4.可补充的惯性实验(可当堂演示,也可制作成录像片)

      (1)    如图9-2-1所示,在装有水的杯子上放一硬纸板,纸板上放一鸡蛋。迅速击打鸡蛋下的硬纸板,鸡蛋竖直落入杯中,并没有沿水平方向运动。表明原来处于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此实验比较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宜作为引入课的实验。

      (2)小车上的圆柱体

      (3)烟圈实验演示气体的惯性

      (4)车上投篮实验演示运动物体的惯性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1.解释惯性现象

      2.任何物体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教学难点:惯性大小与运动快慢无关

    教具:装有水的杯子、硬纸板、鸡蛋、纸条、木尺、棋子、录像、电视

    教学过程

      一、实验新课

      方法1:用新奇实验引起学生兴趣

       [演示实验]

      1. 在装有水的杯子上放一硬纸板,纸板上放一鸡蛋。迅速击打鸡蛋下的硬纸板,鸡蛋竖直落入杯中,并没有沿水平方向运动。

      结论: 原来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

      2.(如9-2-3匀速运动的电动车上面小球落下,恰好进入下面的球篮。()

      结论:原来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匀速运动状态的性质。 > 方法2 :用学生可操作实验调动学生积极性 >   [学生实验]指导学生自己完成撤纸条的实验,打棋子实验(此实验可由学生参与演示)。 >   结论:物体具有保持运动状态的性质。 >   二、新课教学 >   1.  什么是惯性。 >   方法1: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讨论分析理解惯性的概念和惯性定律的内涵。在用方法2中的问题检验其理解情况。 >   老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可引导:用“惰性”比喻“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一种“惰性”,这种“惰性”的表现就是不愿意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只要不受外界力的作用,就能很明显的表示出它的“惰性”;如果受到力的作用,迫使它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只不过没有明显的表现出来它的“惰性”,但它的“惰性”仍不会改变。即:惯性与是否受力无关。 >   方法2:由于惯性是个比较抽象,难理解的概念,一般可通过下面的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惯性保持的是原来的运动状态(速度)。 >   例:下列各问中的物体的惯性如何体现? >   1)静止在桌面上的书?(体现在保持静止) >   2)  正在以10m/s速度运动的汽车?(体现在保持10m/s速度匀速运动) >   3)  一个正在加速的汽车,某时刻的速度是5m/s。(虽然车做加速运动,此时的惯性体现在保持5m/s的速度,只不过后来没保持住。) >   2.惯性现象 >   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小实验或录像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观察惯性现象,实验选择要注意具有代表性。 >    [录像]烟圈实验 >   简介洒水枪,水离开枪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hxswjs.com All Rights Reserved.57365.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