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波长、频率、波速的物理意义;
  2、能在机械波的图象中识别波长;
  3、掌握波长、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一关系进行计算和分析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材料、识别图象、钻研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本节的重点是理解波长的含义及公式 
 的含义;要求对公式 
 能灵活应用,学习中要理解波的传播速度的特点,掌握波速、频率、波长各由什么因素决定,减少理解概念出错的机会。为了很好的理解波速、频率、波长各由什么因素决定,解释如下:
  波的传播速度 
 ,其中 
 、 
 、 
 三个量相互关联;从公式上看,似乎任意一个量改变都会影响其他两个量;不少的初学者都会产生这样的认识,其实不然,那么都是受谁决定的呢?
  (1)周期和频率:只取决于波源,而与 
 、 
 无关;
  (2)波速决定于介质的物理性质,它与 
 、 
 无直接关系。
  (3)波长 
 ,则决定于 
 和 
 ,只要 
 和 
 其中一个发生变化,其 
 值必然发生变化,而保持 
 的关系.
波长、频率和波速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波长、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波长、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横波演示器、计算机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用计算机幻灯(PPT)展示简谐横波的图象,如图所示:
 
  教师提问: 
 =0、 
 =0.1、 
 =0.2、 
 =0.3、 
 =0.4、 
 =0.5、 
 =0.6这些质点的振动方向如何?请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0向下振动; 
 =0.1速度等于0; 
 =0.2向上振动; 
 =0.3速度等于0;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