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您当前的位置:57365.com -> 教学教案 -> 地理教案 -> 初一地理教案 -> 教案内容
  • [ 收藏本页教案 ]
  • 地球的运动初中一年级教案

    教案作者:不详   教案来源:不详   教案栏目:初一地理教案    收藏本页


    教学目标

      通过各种形式的 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概念、方向、周期。理解昼夜交替、四季的更替的原因和五带的划分的含义。通过回顾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使学生理解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由近到远、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

      通过观察地球仪自转和公转的演示以及参与各项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思维和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等。

      本节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建立地球体的空间概念,锻炼空间思维和想象力的过程,是探索和发现自然规律、对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的过程。是对科学的探索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时机。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从动态的角度研究地球的本质属性——地球运动。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同地球在宇宙中的空间位置,特别是同太阳的空间位置分不开。充分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及 地理意义,是了解 地理环境结构特点、揭示 地理规律,解释自然 地理现象的关键,也是学好以后各章节的基础。本节内容都是重点,四季产生是难点。但本节内容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很难直接感知,会使学生感到抽象。

      本节教材由“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地球公转和四季的产生”、“五带的划分”三方面基本内容组成。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教材配置了11幅插图,三个“想一想”两个“读一读”一个“做一做”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了解及增添学习情趣。三方面知识互为联系。其中空间概念的正确建立是关键。空间概念的难点是地球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的夹角,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产生了四季。

      由于知识点多,程度深,初一的学生,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处在起步阶段,最好是精讲,设计学生能直接参与的动手动脑的活动,使他们对空间充分感知,有利于空间概念的形成。

      教法建议:

      出发点:为学生展现认识的过程和思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尽量使 教学形式多样化。

      第一课时,首先介绍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转入对地球运动规律的探讨。“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通过观看演示,初步建立自转的空间概念,明确自转的方向。实物演示和讲解提问相配合,通过对地球不同地点的昼夜更替的观察,理解周期和晨昏圈的概念。通过现场对太阳高度的观测或指导课后做观测作业,加深学生对昼夜更替、太阳高度和地方时的理解。通过举熟悉的自然和生活实例,了解自转的 地理意义。

      第二课时“地球公转和四季的产生”是难点,关键抓住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的指示方向不变,从现象入手,通过 观看演示,初步建立公转的空间概念,明确方向和周期。设计让学生充当太阳和地球模拟“地球公转示意图”让他们用身心感受地球和太阳的空间位置关系。体验地轴的倾斜,真正理解“二分二至”的含义,突破难点。

      第三课时“四季的产生”在前两节的基础上,通过复习,得出了同一地区接受的太阳光热不同,产生了四季。“五带的划分”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填图并指图说明五带的名称及,划分的依据,通过五带的天文和气候特征,(有时间可做填表、填图,并做整章的练习)。

      本课也可以通过看录象、电脑课件、幻灯片强化巩固知识。然后,总结归纳。

     

    教学设计示例

      关于“地球自转”的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使学生理解自转的 地理意义。

    教学重点:

      1.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理解自转的 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教学难点:晨昏线的概念。

    教学媒体:手电 、地球仪、一块泡沫塑料、一支铅笔、量尺、 一段塑料绳、两个夹子。

    教学过程:

      [导入]:现在大家知道,我们脚下的大地是一个球体,这个地球是一个行星,它和另外八个行星一起围绕太阳旋转。人类就住在太阳系中。但是“发现”这个体系,也就是说,真正了解我们在其中的位置,花费了多少世纪的苦功啊?

      我们来回顾一下人类天地观的发展。(略)

      现在让我们一起探索地球运动的奥秘。

      [演示并提问]: 教师转动地球仪

      1)地球怎样自转 ? (绕轴旋转)

      2)描述地球自转方向?地球上指向北极星方向的几点是什么?(确定方向“北”)

      3)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P10读一读。(讨论或学生举例)

      4) 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每小时转多少度?)

      [演示并讲解] 教师用手电照射地球仪

      1.地球是一个球体,向光的一半叫昼半球,背光的一半叫夜半球。昼夜半球相交的大圆叫晨昏圈.(用一段塑料绳折成大圆环放在晨昏圈的位置,两个夹子把绳固定在地球仪底座)

      2. 从黑夜进入白天的是晨线,是日出之处。从白天进入黑夜的是昏线,是日落之处

      3. 北京是在白天还是黑夜(有红五角星标记)?纽约呢?(兰色)

      [演示并提问] 一边拿手电照射一边转动地球仪

      现在北京在那儿?纽约呢?在日本正在卫星实况直播世界杯足球赛,英国的球迷大概要在什么时间观看?美国纽约呢?

      [小节]:由于地球在不断自转,各地的昼夜在不断交替着。

      [讨论]:生活在地球的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坐地日行八万里”这种情况是否可能发生?

      观察太阳的高度变化。(有兴趣,让学生算赤道的周长)

      [学生活动]: 弄清教室的东南西北方向,用手画出太阳东升西落的弧线。

      [做实验]:(也可留做作业)

      在一块泡沫塑料上垂直插入一支铅笔,或木版上垂直钉一个钉子,放在阳光下,使铅笔的影子正好投在泡膜上,用直尺量出铅笔的影长。

      利用这个装置,观察记录在一天中不同时间铅笔的影长,说明影长的变化规律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93>

    时间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63>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72>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73>

    正午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67>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66>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93>

    影长(厘米)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63>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72>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73>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67>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66> 

      [ 板书]: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绕轴旋转

      2.方向 自西向东

      3.周期: 一天

      关于“地球的公转”的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使学生理解由于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的夹角、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二分二至点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地球公转示意图,弄清二分二至点的含义

    教学媒体:

      手电、地球仪、自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度的夹角模型。

    教学过程:

      [片段]:分析地球公转示意图

      [讲解]:地球上的光热来自太阳,冷暖的变化也与接受到的太阳光热密切相关。由于日地距离遥远,地球比太阳小的多,一般把太阳照射到地球的光线看作一组平行光。

    [板图]:平行光照身射球体时直射点的图形特征

      [提问]: 哪儿是直射点?直射点在图形上有什么特征?

      [小节]:平行光线延伸过圆(球)心的光线是直射线,和球的交点就是直射点

      [演示] 步骤:

      (1) 地球仪在灯泡的照射下,最亮处就是直射点

      (2) 另一地球仪摆在对面(注意观察两者轴的倾斜方向)用教鞭连接两地球仪的直射点,教鞭恰好通过光源中心,三点成一线。(注意两个球体的光点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3) 旋转教鞭一周,所得轨迹就是公转轨道。

      [学生活动] 由学生充当太阳和地球,演示地球公转示意图。请观察,地球绕日公转中,直射点的位置有无变化?

      一个学生(个儿稍高)当太阳,在中间,向两侧张开双臂,表示平行光

      四个学生(个儿差不多)的头当地球,分别站在P11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四个位置上。

      [演示步骤]:

      1.找齐. “太阳”张开双臂旋转一周,他的手指均指向四位同学鼻子位置。(鼻尖代表赤道)

      2.倾斜. A,B,C,D四个“地球”的头同时指向北极星方向(A前倾,C后仰,B,D侧偏)

      3.观察. 确定二分二至点。(太阳的直射光分别指向 ---A眼睛、C嘴、C,D鼻子)

      4.公转. 四个“地球”在轨道运行,位置相互替换。辨别新位置(注意保持头的倾斜方向不变)

      5.自转加公转。留一个“地球”,让他自己旋转一周的同时向前跨一步(注意保持头的指示方向不变)

      [分小组演示]: 教师指导

      [提问]: 哪个时间看不到头顶?哪个时间看不到下巴?这两个时间出现的是什么现象?

      读一读:极昼极夜

      [小结]:学生用观察和体验的结果填入表中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注“”为必填内容。)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hxswjs.com All Rights Reserved.57365.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