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您当前的位置:57365.com -> 教学教案 -> 地理教案 -> 高一地理教案 -> 教案内容
  • [ 收藏本页教案 ]
  • 陆地环境的组成——生物高中一年级教案

    教案作者:不详   教案来源:不详   教案栏目:高一地理教案    收藏本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生物分布与环境的关系,特别是环境对植物的影响以及植物通过适应对环境的指示作用,了解生物在 地理环境形成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明确生物与 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提取、加工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意识,并逐步树立因地制宜利用自然发展生产,使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生物的分布与环境
      本节教材从内容看,介绍了一些有关生物的具体知识,但教材选取的是与 地理环境关系最为密切的生物知识作为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目的是为了阐明生物与陆地环境的相互关系,这在本节教材的开篇已经有所体现,教材的前言部分主要是从两个方面阐述生物与 地理环境的关系,一方面,生物是 地理环境的产物,必须依赖或适应环境以维持其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生物是组成 地理环境的有机成分,形成了地球上的有机界和生物圈,并对 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着特殊和重要的作用。
      由于教材侧重于生物与 地理环境的关系,因此对于一些生物知识没有做过多的解释,如果学生对此感到理解困难, 教师应适当予以知识补充,如生物圈,学生经常从各种媒体中遇到这个概念, 教学中应该使学生明确其含义。关于“生物的分布与环境”,教材主要介绍生物中的植物分布与 地理环境的关系,植物分布受环境的制约,同时植物通过对环境的适应,逐渐对环境具有指示作用,教材将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予以介绍。
      环境对植物分布的影响,教材主要介绍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气候因素,因为气候决定了植物生长所需的光照、热量和水分条件。不同植物类型对光、热、水的需求是不同的,教材列举了几种植物,以实例并配以图片的形式说明光、热、水对不同植物的影响。另外这部分教材有意识的渗透了人类利用自然界中不同植物对气候条件需求不同的特点,建立人工生态经济林的典型实例,使学生认识人类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做到生产、经济、环境三方面效益的统一。
      由于环境对植物生长有着较强的制约作用,因此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适应环境,教材列举实例并配以图片予以介绍,并进而介绍由于这种适应性,使一些植物对环境具有了指示作用,关于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被应用,因此这部分内容实用性较强,教材主要介绍了植物对环境中的气候、物候对农时农事、干旱区寻找水源、环境污染等几个方面的指示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植物花色的改变了解植物所在地区地下矿产埋藏状况等, 教师可适当补充一些知识。
      关于生物中的动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材没有详细介绍,主要考虑课时问题,如果课时允许, 教师可借鉴植物部分的学习,从环境对动物分布的影响和动物对环境的适应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介绍,不过在 教学中应注意动物与植物的差别,动物具有迁徙性,因此动物受环境的影响是因为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植物受环境制约较明显,所以动物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表现的更为广泛。另外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 教学中应给予一定的重视。

    教材分析:生物在 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教材主要介绍了两部分内容:即生物在 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和绿色植物在保护环境、改善生态方面的作用。生物对 地理环境的作用应该明确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于 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意义,由于有了这一基础,才可能有生物在 地理环境形成中对大气、陆地水和岩石圈等的影响,从而突出生物在 地理环境中所起的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紧扣人地关系的主题,是对学生进行环境 教育,树立学生人地协调发展观念的重要素材,因此应予以高度重视。

    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与生物学科有一定的联系,同时也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注意与实际相联系,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不同地区的植物图片,如我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不同植被类型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我国植被由南向北分布的差异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我国北方植被由东到西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由此使学生明确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主要是气候,植被随纬度变化主要是热量因素的影响,由沿海向内陆变化主要是水分条件的影响,还有些植被对光照的要求不同。根据以上的分析,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人工多层经济林”示意图,了解人类如何利用自然规律发展经济从而获得经济、环境等多方面效益的统一。
      关于植被对环境的指示作用,教材提供了多幅图片, 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阅读图像,从图像中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分析、加工、处理,了解各类植被如何体现其指示作用的。关于“生物在 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在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光合作用”示意图,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确光合作用对 地理环境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进而明确生物如何改变大气成分,改善陆地水的化学组成,以及加速岩石的风化,促成土壤的形成,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已有的知识解释生物与大气、陆地水和岩石、土壤的关系。关于“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也是学生在初中和日常生活中接触过的知识,因此不属于新知识,在学习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认识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方案

    【 教学重点】①气候对植物分布的影响及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②生物在 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绿色植物环境效益
    【 教学手段】①我国热带、亚热带、温带的植被图片;②我国内蒙古草原、西部戈壁、荒漠的景观图片;③马尾松林图片,东北原始林中的人参景观图片;④热带和寒带地区的动物图片
    【 教学过程】
    (引课)石灰岩的形成和外力作用中的生物风化以及陆地水循环中的植物蒸腾作用等都离不开生物的作用,生物在地球上构成圈层。
    ( 板书)一、生物圈
      1.概念
      2.厚度
      3.核心
    二、生物的分布与环境
    (出示第①组图片提问思考)生物中与环境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植物,观察说明以上图片分布在我国的什么纬度地区?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出示第②组图片提问思考)图片中的植被分布反映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出示第③组图片提问思考)影响图片中植物生长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 板书)1.植物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①环境对植物的影响

    (阅读教材中的西双版纳人工经济林图片思考)人类怎样利用自然规律发展生产?
    ( 板书)②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阅读教材中相关图示思考)图中分别反映了植物的哪些指示作用?
    (出示第④组图片)生物中的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如何?
    ( 板书)2.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阅读教材中关于光合作用的示意图思考)生物在 地理环境形成中所起的根本作用是什么?对 地理环境的意义是什么?生物在 地理环境形成中对大气、水、岩石等的影响是什么?绿色植物对环境还有什么作用?
    ( 板书)三、生物在 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1.根本作用:植物光合作用
      2.改变原始大气成分
      3.参与水循环 改变陆地水成分
      4.影响岩石形成和风化
      5.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

    【设计思想】
      本节教材与学生生活比较贴近,并且学生通过初中 地理和生物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 教学中一方面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另一方面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已有的熟悉的知识解释新问题,进行知识迁移时,注意为学生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如景观图片等,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完成知识的学习。本节教材重在强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而这种关系通过图片形式可以很好的体现出来,因此在 教学过程的多个环节设计了通过图片形式观察完成。

    第四节 陆地环境的组成——生物

    一、生物圈
      1.概念
      2.厚度
      3.核心
    二、生物的分布与环境
    1.植物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①环境对植物的影响

      

      ②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2.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三、生物在 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1.根本作用:植物光合作用
      2.改变原始大气成分
      3.参与水循环 改变陆地水成分
      4.影响岩石形成和风化
      5.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

    >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hxswjs.com All Rights Reserved.57365.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