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您当前的位置:57365.com -> 语文专题 -> 文学讨论 -> 名著导读 -> 文章内容
  • [ 收藏本页文章 ]
  • 《关于文学名著阅读的调查》相关资料

    文章作者:本站    文章来源:本站整理   文章栏目:名著导读    收藏本页
    关于名著阅读的调查资料
    一、小学生
    (一)江苏省如皋市安定小学学生课外阅读名著情况的调查报告
    1.学生阅读名著动机的调查。
    (1)你为什么阅读名著?41%的学生选择了“丰富精神,体味人生”;26%的为了消遣娱乐;25%的为了写好作文;8%的为了完成任务。
    (2)你是因为什么接触名著的?60%的经老师家长介绍;21%的经同学朋友介绍;19%的由于影视影响。
    阅读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阅读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阅读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机。有的学生阅读名著是为了写好作文,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少数学生阅读的功利化倾向,大部分学生选择了“丰富精神、体味人生”。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小学生正逐步走向成熟,日益关注人生、社会,阅读名著的最大意义正是如此。26%的学生阅读名著只是为了消遣娱乐,可见名著是有可读性的,对于我们广大小学生来说,可以从阅读名著中得到乐趣,学生们对于名著并没有反感。对于名著阅读还是有很大的潜在市场可以挖掘,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形成较为稳定的阅读名著的兴趣,克服盲目随意、情绪化、浅尝辄止的不良的阅读习惯,使学生们能完整的领会文章的内涵、思想意义,对学生的成长起更大的积极作用。关于接解名著的原因,师长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学生是经师长推荐而阅读名著的,师长的正确引导对于他们阅读名著是有积极作用的。
    2.学生阅读名著途径的调查。
    你的名著从哪儿来?自己或父母买的占45%,向图书室仰借的占71%,向朋友亲戚借的占22%,还有2%的学生是在网上阅读名著。从调查中可以看出:自己或父母买书来看,这是较普遍的方法。许多学生、家长对于买书的热情不减,家中藏书必不少,买书可以方便查阅,这必然是许多人喜欢的方法。71%的学生通过向图书馆、书店借书来阅读,这种经济实惠的方法值得推荐。向朋友,亲戚借书来看,大家一起阅读,可以提高阅读的兴趣。并且可以成为朋友间的“共同语言”。还有2%的学生是在网上阅读名著,从中可以体现网络这一新科技对于我们的影响力,但许多学生并没有条件,因此还没有普及。
    3.喜欢的名著类型的调查。
    (1)喜欢什么类型的名著?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文学评论”的学生分别占90%、18%、5%、17%与2%,另外还有34%的学生对童话、神话、侦探、科幻、搞笑等感兴趣。
    (2)常读的名著是什么改编形式?42%的喜欢卡通漫画、影视作品,30%的学生选择了缩写本,28%的学生喜欢电脑游戏。
    (3)最喜欢名著的什么部分?66%的学生选择情节构思,30%的学生选择“人物形象、思想内容”;4%的学生对于背景、封面设计格调品味、古典气息等感兴趣。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喜欢的类型与名著本身的难易程度、个人兴趣有很大的关系,也与个人的知识结构、审美情趣、阅读动机的有很大关系。有30%的学生选择了缩写本,这表明学生喜欢耗时少、简短的文章。42%的学生喜欢卡通漫画和影视作品,学生的压力、负担普遍加重的今天,卡通漫画更能吸引学生并不奇怪。许多学生对于文字感受能力并不强,只能欣赏形象的音像制品。还有28%的学生喜欢电脑游戏,虽然所占比例不重,但这仍然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66%的学生选择情节构思,可见大多数学生只停留在阅读作品本身,而没有挖掘其深层涵义。
    4.阅读名著时间及数量的调查。
    (1)什么时间读名著?41%的学生利用假期,34%的学生利用一天的空余时间,25%的学生利用双休日。
    (2)已阅读名著多少本了?71%的在3本以下,读5本以上的只占13%。
    (3)你计划每周读几小时名著?选1小时以下的占33%,2小时以上的占39%。
    (4)你计划在小学读几本名著?5本以下的占56%,5本以上的占24%。
    通过以上调查,可见学生阅读时间的安排有很大差别。许多文学爱好者充分利用时间,更多的则是利用双休日及假期。而且许多学生对于阅读名著还不够重视,并不肯花时间、下功夫来阅读。但是大部分学生们还是愿意阅读更多的名著和花更多的时间。
    (二)对教师、家长的调查
    关于对孩子阅读名著的态度,支持并积极给予帮助的占38%,一般的占58%,反对的占4%。
    关于写读书笔记,69%的偶尔有几次,经常有的只占8%,还有相当一部分根本没有。可见,师长还需积极帮助学生,使其更加用功地阅读名著,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并挖掘深层涵义。
    (二)深圳市中小学生阅读四大名著的调查
    (1)小学生最喜欢读《西游记》读过一次者占24%;读过两次者占9%;读过三次者占4%。
    (2)小学生《三国演义》读过一次者占20%;读过两次者占8%;读过三次者占2.5%。《红楼梦》读过一次者占15.5%;读过两次者占6.5%;读过三次者占1.5%。
    (3)小学生读得最少的古典名著是《水浒传》,读过一次者占14.5%;读过两次者占1%;读过三次者占1%。
    二、中学生
    1、关于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中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调查报告
    二OO五年四月四日下午,我们两人就中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范围包括汉中中学,汉中市第二中学,汉中市第三中学三所汉台区所属高中,访问对象有高一、高二、高三不同年级的学生共30人,文理学生比例,高一、二与高三学生比例均分别控制在1:1左右,现将本次调查的结果总结如下:
    (一)阅读文学名著的人数较少.
    调查显示,有76.7%的人认为自己周围的人当中,阅读文学名著者较少。在问及为何只有如此少的人阅读文学名著时,有46.7%的同学认为文学名著的语言、结构,枯燥、晦涩,让人不易读懂。提不起自己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作引,自然少有人问津了。而有26.7%的同学认为不读文学名著的原因在于学习压力过重,学习任务过大,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阅读。有13.3%的同学认为名著内容与现实理想不大,不够亲切,因而不喜欢去阅读,感觉它离自己的生活太遥远。只有少部分的同学认为不读文学名著的永远在于教育系统强制规定一些内容及篇目,给人一种锁链般的感觉,少了一种选择的空间,产生了一种抵触情绪。
    总体来看,不喜欢阅读文学名著的主要永远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文学名著本身。另一个方面来自社会,压力给了当今中学生许多该去面对的问题,同时也限制了他们的阅读空间!
    (二)中国古典名著依然受欢迎.
            在对所喜欢的课外名著类型的调查中,结果显示:有40%的同学偏向于中国古典名著。另外外国名著和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也颇受欢迎,而在问及对待名著和其他类文学作品的选择态度上,有73%的同学觉得两者都愿意去涉猎。有两人不爱读文学作品,造成这种现象的永远不知源于何处?而且我还发现一个有趣的显示:有三人喜欢武侠、言情一类的文学作品,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人均为女生。
    (三)名著的选择具有随意性
            在对中学生所读的文学名著的调查当中,有90%的同学是依据个人爱好去选择的,少数人是建立在老师推荐和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之上,由此可见,文学名著的选择具有随意性。
    (四)名著看不看,学生自己说了算.
            提及校方或老师在对待自己阅读课外读物的态度上,有76.7%的同学认为校方给了他们更多自由的选择空间。没有过多的硬性措施,必须看或者不允许看。在所调查的三所高中里,无论是教学质量遗留的汉中中学,还是稍低的汉二中、三中,其校方的态度基本上是一致的,有13.3%的同学认为学校的态度是大力提倡,这给了他们一些广阔的选择余地,不会在压抑中缩手缩脚。
    (五)名著读不读,家长支持有帮助.
           在所调查的30人当中,共有22人认为自己的家长持支持态度,只是支持的程度略有不同,有46.7%的家长对自己子女的态度是“支持并愿意予以投入”,免去了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担心;还有的家长态度是“支持但不愿有过多投入”,笔者在调查中曾和一位学生家长聊到此问题,他所给出的答案是让子女有一种“书非借不能读也”的感觉,他说到他也曾经给孩子买过不少书,但一放到书架上后便懒得去翻,因此便有了此种想法。还有两人认为自己家长的态度是不支持,问他们为何?一个方面是学习压力太重,时间太紧,根本无暇顾及,另一个同学的观点是读再多的名著也不可能等于考上大学!
            综合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出:
        首先,从被调查者的答题情况来看,大部分的中学生表示对文学名著及其他文学作品“都愿意去涉猎”,而且就文学名著自身范围来看,受访者所选类型也比较广泛突出,所读作品既有“老师推荐篇目”,也有“大纲规定篇目”,其中,“中国古典名著”的阅读人数较多,比较突出,这些都说明了中学生对文学名著作品的阅读与学习还是持积极态度的,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名著”作品的经典性和不可代替性,因此普遍希望对文学名著能有所接触或者涉猎;其次,从社会环境的调查来看,大部分的学校及家长都没有对学生或子女阅读文学名著而给以太多的阻挠或限制,就文学名著的情况来看,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很大,大部分的家长在一定程度上还给以了支持与投入。
            以上这两点,均以数据统计的方式告诉我们:中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在主观动机与客观环境方面的情况都是不错的。
            但是,动机不是结果,部分也不能代表整体,中学生渴望阅读一些名著作品,家长也愿意给以一定的支持和投入,他们整体的阅读情况却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阅读文学名著的人数并不是太多;对名著作品本身以及阅读文学名著的客观条件方面学生也大都持否定态度,这些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后者是前者存在的直接原因;在受访者中,46.7%的中学生认为,不爱读文学名著的原因在于“名著的语言、结构,枯燥、晦涩,不太好懂”,还有26.7%的人则认为“学习压力很重,没有时间阅读,”这说明了在教育部门规定或推荐的文学名著中,确实在文学手法,时代衔接等方面同现时中学生的认知,接受水平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某种程度上让他们感到了陌生、隔阂,以至在一大堆作品面前“无从下手”,同时,现行的教育体制也过于死板、僵化,在达线、升学,分数统治一切的氛围下,即使学校不加干涉,学生也会因总体课业负担过重,学习压力太大而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阅读文学名著。
            很显然,在现时中学生总体的阅读作品中,文学名著以其在文艺审美和社会教育方面的巨大影响及作用而凸显其不可替代性,阅读一本文学名著,既是一次文学审美的教化和熏陶,也是一种精彩而非凡的人生之旅,对于现在成长和发展阶段的中学生而言,能否及时的、深刻的阅读到与之相应的名著作品,显得极其重要,由果溯因,因势利导,基于中学生阅读课外名著的现实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教育出版部门在推荐和刊行名著时要更有包容性。从现实情况出发,多荐、多出一些更符合中学生阅读品位与年龄、性格取向的名著作品,阅读、接受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合适宜,拔苗助长,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教育行政部门在保证给中学生多出好书,多推荐好的作品的同时,也应保证实际的可操作性和容易接受,把名著阅读真正落到实处,切实能发挥名著应有的审美和鼓化作用才是最重要的。
            学校和教师应当从长远出发,适当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去掉分数统治的桎梏,给学生一片自由呼吸的文学园地,让他们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有部分时间和精力感受该有的文学教化和艺术熏陶;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加大对名著阅读的考核力度,不能再只是宽泛地把它列入“文学基本常识”的考核,而应从语言的模仿,结构的推敲,思想是提炼和修辞的借鉴等方面,加大对学生的培养与考核力度,“以考带读”,从根本上把中学生的名著阅读落到实处。
            春华秋实,水到渠成,假定对中学生名著阅读的关注与重视,从根源上,结果上切实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使他们真正能够学有所成而书有所读,必将使我们的中学生,以及中学教育工作有一个更好的明天!
    2、名著阅读情况的调查分析
      奉贤中学学生对于名著的阅读情况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课外阅读和对于语文学习兴趣的情况。因此我们小组随机抽取了高一、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答卷高一188份,高二50份,其中男女比例约为1:1,为保证调查的数据真实、可信,我们采用了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当堂发卷,当堂收卷。 
      关于学生阅读名著的动机。阅读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阅读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阅读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机。调查显示:由24%的高一学生和2%的高二学生阅读名著是为了写好作文,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少数学生阅读的功利化倾向,高二学生在这一问题上比高一学生要平和得多。有15%的高一和8%的高二学生选择了“完成任务”,这既与名著只是作为中学生选修内容的现状一致,有表明师长没用对学生在阅读名著方面施加压力,提出硬性阅读要求。有94%的高一学生选择了“丰富精神、体味人生”,表明中学生正逐步走向成熟,日益关注人生、社会,阅读名著的最大意义正是如此。67%的高一和78%的高二学生阅读名著只是为了消遣娱乐,可见名著是有可读性的,对于我们广大中学生来说,可以从阅读名著中得到乐趣,学主们对于名著并没有反感。对于名著阅读还是有很大的潜在市场可以挖掘,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形成较为稳定的阅读名著的兴趣,克服盲目随意、情绪化、浅尝辄止的不良的阅读习惯,使学生们能完整的领会文章的内涵、思想意义,对学生的成长起更大的积极作用。 
      关于接触名著的原因。80%的高一与92%的高二学生都是凭自己口味阅读名著。可见名著对于中学生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通过师长的正确引导和指导阅读,相信学生们可以从名著中取得许多有益的东西,增长他们的才干,提高他们的阅读写作水平。经过朋友介绍而阅读名著的高一、二学生分别展3 0%、20%,由此可以发现学生中的相互影响力也是很大的,如果能形成一个大家共同学习、阅读名著的氛围,无疑是十分有益并且是有一定基础的。由24%的高一与12%的高二学生是由于影视而接触名著。影视作品传播文化的前导体现了它的存在的重要性,但毕竟许多影视作品是改编的,还需要学生阅读原著,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把握作者的原始意图。同时师长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由22%的高一与10%的高二学生是经师长推荐而阅读名著的,师长的正确引导对于他们阅读名著是有积极作用的。从上述数据中可见,高二学生明显偏向于个人的口味,其他原因均比高一所占比例小,高二的学生独立自主的倾向十分明显,这对于个人来说意味着成熟,不再依赖他人,当对于师长的推荐己经有些不屑一顾了,可谓喜忧参半。 
      关于阅读名著的途径。67%的高一学生与62%的高二学生是自己或父母买书来看,这是最普遍的方法。许多学生、家长对于买书的热情不减,家中藏书必不少,买书可以方便查阅,这必然是许多人喜欢的方法。高一、二学生分别有63%和70%的学生通过向图书馆、书店借书来阅读,这种经济实惠的方法值得推荐。有63%和38%的高一、二学生通过向朋友,亲戚借书来看。大家一起阅读,可以提高阅读的兴趣。并且可以成为朋友间的“共同语言”。还有15%和18%的高一、二学生是在网上阅读名著,从中可以体现出网络这一新科技对于我们的影响力,但许多学生并没有条件,因此还没有普及。 
      关于最喜欢的名著类型。选择“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文学评论”的高一学生分别占 90%、28%、5%、17%与11%,高二学生分别占80%、22%、6%、20%与4%。这与名著的本身的难易程度、个人的兴趣有很大的关系,也与个人的知识结构、审美情趣、阅读动机的有很大关系。值得注意的是有10%的高一学生对其他一些如侦探、话、神话、言情、武侠、科幻、搞笑类、人物传记等感兴趣,高二`学生对于其他的如科幻、网络文学等感兴趣的有14%。 
      关于名著的改编形式。有30%的学生选择了缩写本,这表明学生喜欢耗时少、简短的文章。39%和42%的高一、二`学生喜欢卡通漫画,学生的压力、负担普遍加重的今天,卡通漫画更能吸引学生并不奇怪。73%的高一和60%的高二`学生对于影视作品的兴趣不减,可见许多学生对于文字感受能力并不强,只能欣赏形象的音像制品。还有30%的高二与28%的高一学生喜欢电脑游戏,虽然所占比例不重,但这仍然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关于最喜欢的名著部分。75%与66%的高一、二学生选择情节构思,可见大多数学生只停留在阅读作品本身,而没有挖掘其深层涵义。有46%、30%的高一学生选择“人物形象、思想内容”,50%、30%的高二学生也这样选择,可见有先学生的阅读还是比较认真的。还有3%的高一与2%的高二学生对于背景、封面设计、格调品位、古典气息等感兴趣。 
      关于阅读时间的安排。34%的高一与40%的高二学生是利用一天的空余时间,25%与28%的高一、二学生利用双休日,30%与42%的高一、二学生利用假期。可见学生阅读时间的安排有很大差别。许多文学爱好者充分利用时间,更多的则是利用双休日及假期。 
      关于阅读时间及阅读数量。36%的高二及43%的高一学生平均每周阅读时间不足1小时,2小时以上的高一只占28%,高二只占32%。71%的高一与58%的高二学生阅读名著数量在10本以下,读20本以上的高一只占13%,高二只占18%。由此可见,许多学生对于阅读名著还不够重视,并不肯花时间、下功夫来阅读。36%的高二及46%的高一学生计划在高中读书在8本以下,读10本以上的高一占38%,高二占24%。计划每周阅读时间1小时以下的高一33%,高二22%,2小时上的高一39%、高二52%,可见学生们还是愿意阅读更多的名著和花更多的时间。
      关于师长对于阅读名著的态度,只有不到8%和4%的家长反对,但支持并积极给予帮助的只占38%和24%。可见师长还需积极帮助学生,使其更加用功地阅读名著。 
      关于读书笔记。69%的高一学生偶尔有几次,86%的高二学生也是如此。经常有、基本都有的只占19%、2%,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是根本没有,这值得教师注意。73%和82%的学生的读书笔记是摘抄与随笔,只有少部分人写读后感或点评。可见许多学生还只是对名著进行浅层次的理解,并没有挖掘深层涵义。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1)绝大多数中学生喜爱阅读名著。社会、学校、家庭、应该 形成合力,共同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阅读名著的氛围,教师和家长应该积极对中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督促,让他们尽可能纠正、找出各种不良的阅读动机,尽可能地利用时间阅读,尽可能地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从而获取阅读名著的实效、高效。 
      (2)语文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有组织的活动调动学生们阅读名著的积极性,如组建班级图书馆、成立读书小组、上读书交流课、写读书心得、出一份班报等。 
    3、调查:8成中学生冷淡名著 网络文学成阅读首选
    “现在的中学生普遍不愿读名著,网络文学、言情小说是他们的首选……”昨日,说起这一现象,武汉市第十四中学退休教师李育杰很是头疼。当下,中学生读的名著越来越少,课堂之外,他们更乐于拿起漫画、时尚读物,或是点击网络小说——这,早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了。
    (1)八成中学生不读名著
    李育杰曾是14中文学社的指导教师,多年来一直关注中学生们的阅读情况。他回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时,学生们都崇尚读名著,学校的文学社每隔一段时间,就在全校范围内就某一名著,举行大讨论,“当时的情形,让人激动!”
    时至今日,李育杰却发现,读名著的中学生越来越少了。提到名著,不少学生根本开不了口。是不是中学生不爱阅读?李育杰摇摇头,他说不少中学附近的租书店常常挤满了学生,只是中学生们的阅读首选是魔幻、言情小说,或是网络小说。
    “名著能起到澄静心灵的作用,劣质的读物会腐蚀心灵啊!”李育杰很是忧心地说,经典名著在中学生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次要的角色。名著中的审美意义、价值判断均可对中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作用,而在当下,名著的这一引导作用以及其他教育功能,在渐渐被削弱。
    采访中不少教师直言,起码有八成中学生根本不读名著,在部分重点中学也是如此。
    (2)名著为何不受“待见”
    中学生为何不爱读名著?采访中,学生们给了记者三个理由。
    十四中几名高一学生告诉记者,不少名著都太古板了,读起来很费劲,相比之下网络小说比较轻松有趣。一名男生说,他曾尝试读《巴黎圣母院》,里面有一章,全是在议论建筑,看得自己兴致全无。“一些名著小说,心理描写都太多了,很罗嗦。”
    听到读名著,一些受访的中学生抱怨开来:哪还有时间读这些杂书,就快高考了,平时作业又多,周末还有补课……
    还有的学生表示,就是不喜欢读外国的名著,里面的人名太长了,记不住;而中国的名著,也感觉太长,没有太多时间去读。相比之下,网络文学比较合口味:长短适中,有吸引力,最起码容易读懂,且有着直接的感官愉悦。
    (3)教育部推荐读物受冷遇
    据悉,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首次列出了“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之后颁布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同样也推荐了阅读书目,其中不乏古今中外的名著。然而,10年来,中学生冷淡名著的现象依然没有出现转机。
    采访中,有省示范高中教师称,这其中除了学生们自身因素外,我们的教育也有问题:一方面,中学的图书馆普遍缺少经费的投入,藏书甚少,并且无法完全面向学生开放,学生难以借到想要的名著。另一方面是现行的考试制度,使得师生把几乎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中高考上。
    尽管教育部多次宣布减负,但是大家心照不宣:谁减负谁“吃亏”,谁都不敢冒减负的险。课程、作业依然繁重,现存的教育评价机制让学生们过度关注分数,难以分出精力,或者觉得没有必要去课外阅读。
    (4)借高考引导不实际
    采访中,不少家长并不支持孩子看名著,因为读名著意味着占用大块的学习时间,要命的是读名著对考试几乎没有多大作用,“如果读名著能得高分还差不多!”武昌区教研室教研员张银华说,现在的高考试卷有2-4分考查名著阅读,但如果非要以加大高考权重的方式,迫使学生们读名著,让原本愉悦的阅读变得功利十足,那就是教育的悲哀了。
    三、大学生
    1、广外阅读现状调查:
    (1)一代有一代的文学
       孔子韦编三绝为读《易》,孙康囊萤映雪苦读书,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雨果说:“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人与书就是这样缠绵着,留下了无数故事与典故。几千年后的现在,再观阅读现状,我们会有什么结论与收获?请随我们来,共同了解广外学生的阅读现状。
    读些什么书?
          记者随机采访了广外各个年级的同学。据了解,在大一大二时,由于空闲的时间比较充裕,就业压力也不大,因此,学生们普遍比较喜欢读一些文学名著,或者相关专业的书籍。另外,英语书籍是他们一个必选对象,甚至有些人把文学名著的英文原版视为自己的最爱。很大部分的同学选择阅读的书籍都有一个先决条件:易懂与否,因此多数比较晦涩难懂的书籍都不大受欢迎。而到了大三大四时,就业压力成了他们最棘手的问题。因此,他们对那些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的书籍比较青睐。
          记者从南校图书馆得到的资料显示,2008年,除寒暑假期间外,图书馆每月至少有三万次的图书外借量。语言类的前十位,都是实用性教强的图书,不是教我们怎样制作简历,便是如何完美的表达。高踞文学类榜首的,是张小娴、村上春树、郭敬明,言情和网络小说在文学方面的排行榜中可以称的上是傲视天下。
    (2)2006——2007年文学类图书借阅排行榜
          记者在大一、大二、大三的同学中随机抽取60人做了读书情况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二、大三的学生阅读时间比大一学生长;除此之外,大二约有58%的同学固定阅读报纸或杂志,而在大一只有36%的同学有这样的习惯。92%的同学对自己目前的阅读状况感到不满;其中,46%的同学认为“电脑更具有吸引力”,36%的同学则认为“学业压力大,没有时间看书”。
           根据调查显示,有23%的同学看过四大名著中的一本或几本,其中最受欢迎的是《红楼梦》;而在学生中影响最大,受众最广泛的4位作者中,“80后”作家郭敬明和韩寒分别位居二、三名,排在第一的是鲁迅,约有70%的同学阅读过他的作品。在“最喜欢的图书”一栏出现频率较高的书籍有:《平凡的世界》、《梦里花落知多少》、《飘》、《简爱》、《小王子》、《傲慢与偏见》。
    绝大多数接受调查的同学以读书作为扩充知识面、娱乐和搜索信息的目的,只有8%的同学为追逐潮流而读书。
    (3)我们为什么喜欢张小娴
          当你发现图书馆借阅前二十名的书籍中,有两本是张小娴的书时;当你走在图书馆里,会突然有人问你,哪里可以找得到张小娴的书时;当你发现,那温润如春雨的“娴言娴语”许多人已经可以张口即颂时,你不得不承认,张小娴在大学生的阅读中,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新闻学院的吴同学是张小娴的忠实读者,基本上所有张的小说她都读过了。她说:“我的感觉是她不单是在写作而且是在研究人的内心。爱情这种题材只要是小说都会涉及,但是唯独她写得让我觉得讲的既容易接受又有内涵。”
           张小娴说,自己最怕别人让自己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爱情观。经贸学院王同学有自己的见解:“张小娴的爱情故事,早期都不会是喜剧结尾,但是她的爱情故事总会让自己感觉到,那淡淡的幸福感。”她说最喜欢张小娴对爱情直接,通透,绝不假仁假义的理解和她对都市男女的惆怅与迷茫的精心刻画。
          “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如果你知道这句脍炙人口的话并不是出自泰戈尔之手而是张小娴的话,那么你可能更能理解张小娴对我们影响之大。
          关于喜欢张小娴的原因,经贸学院的李同学说道,自己喜欢张小娴,因为在网络小说充斥大学生视野的今天,在所有的爱情故事都在重复着同一个情节的今天,张小娴的书更像是一股涓涓细流,滋润了读者的心田。像一位男性读者所说,“她坦率又犀利,像一只昂贵的水晶盘子般清澈见底,属于限量销售的值钱货...”而新闻学院的吴同学也说道,我觉得张小娴的书让人产生共鸣。就是你不一定经历过她的故事但你一定可以感受到。她的书不是单纯的讲故事,而是在故事的背后给你阐述一些道理,虽然都是关于爱情的,但是很有见地。
          另一位大一的同学也说,她的女性主人公形象比较鲜明,每一篇都会给你不同的感受情节也很生动,但是又不会让你觉得俗气或是太理想化,让人很想看下去。   
    (4)新生代作家作品受追捧
          缘于生活的巨大压力、纸质阅读到电子阅读的升级,如今全民阅读率持续下滑。来自新闻学院的何国平老师表示,80年代时大学生在阅读质与量上都还是可以的,但现今在他任课的班级里,仅1/3在阅读的质与量上还可以。
          针对大学生对于新生代作家们作品追捧现象,何老师认为,这是正常现象。由于大学生们普遍接受新事物能力比较强,新生代作家的作品能满足大学生们的需求,而且也符合当今快餐式的文化吸收方式,受到年轻学生的追捧并不奇怪。但是,这一现象也会带来一些影响,比如:本不大受重视的经典著作更容易淡出人们的视野,社会思想文艺审美上发生变化等等。当然,这并不代表追读这类书籍就一定是不好。正如王国维先生所说:“一代有一代的文学”,此刻它们还是新生代的作品,经过若干年的历练后也许就是经典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过于沉醉其中而忽略了经典,这是无法认可的。
    (5)系统地阅读名著
          中文学院陈咏芹老师在南北校区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这门课程,结合在广外教学的经验和平时对学生的观察,他认为现今大学生用于系统深入阅读名著的时间还有待于增加。而“名著”不仅局限于我们通常所想到的文学名著,还包括所学专业领域内的名著。“学经济的同学,总要看过《资本论》吧?学哲学的同学,也应该看过黑格尔、康德、马克思的著作。如果所学的是新兴专业,那么阅读文史哲名著和相关专业的名著总是少不了的。”
          陈老师指出,有不少同学虽然能意识到阅读文学名著的重要性,但总是以“没有时间”为由忽视了这个问题。据记者调查了解,发现近几年来广外有些学生的阅读取向以功利性、实用性、通俗性为主。
          在这样的心态下,一般不具备以上特质的文史哲名著就很容易受到冷落。对此,陈老师认为,阅读文史哲名著对人的影响不光是短期的,更重要的是长期的影响;不光是对人们的事业、工作产生影响,更会对人们的气质和思想的形成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这些影响必将会在人们将来的生活中逐渐显现出来。
     2、高校读书调查:文学名著无一进入借阅百强榜单
    2009年哪些书最受欢迎?武科大中南分校图书馆昨日的一项统计让人大跌眼镜:网络作品、青春文学受欢迎,文学名著无一进入借阅百强榜单。对此,武科大中南分校图书馆馆长王群生教授分析说,学生现在不可能人人都去读鲁迅的作品,毕竟鲁迅作品所反映的内容和生活离我们的生活的时代太遥远了,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和接受
    据统计,青春文学职业写手饶雪漫的系列小说《左耳》、《校服的裙摆》、《糖衣》等,成为最受大学生欢迎的作者。
    据悉,武科大中南分校现有在校生1.3万人,图书馆的纸质藏书量已达130万册为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多读书,该校还在全国高校中首设学分推行"读百本好书"活动
    然而,也有学者表示担忧经典著作代表一种主流文化,读名著不仅可以提高自身人文素养,还可以了解书里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学会如何做人、如何面对这个复杂世界。一部好作品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古龙作品全集》力压所有专业书籍
    该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近日图书馆书籍借阅类别波动较大,考试期间专业书籍借阅量陡增,假前锐减,取而代之的是小说类书籍往年的数据显示,基本上每个假期期间专业类书籍都受到"冷落",休闲类书籍则受到青睐据该校统计,从1月1日至1月17日,校内大学生累计从图书馆内借走近15000多册图书,其中文学、工业技术、经济学三类图书所占比例最高
    无独有偶,中南民大工商学院图书馆公布的2009年秋季学期借阅书籍排行榜中,借阅量前100名的书籍也几乎全为网络文学书籍
    与青春写手和网络写手的著作大受大学生读者欢迎相比,中外文学名著则显得十分寂寥据统计,排在借阅频率前100名的著作中,没有一个是中外文学名著,也没有一个文学大家
    近日,湖北大学公布了该校2009年度图书馆藏图书的借阅"排行榜",结果《古龙作品全集》、《张爱玲典藏全集》、路遥《平凡的世界》抢占前三甲,位居前二十的基本都是文学类书籍
    3、当代大学生阅读倾向的实证研究
      最近,东南大学大学生阅读情况抽样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依然喜爱古典名著,但阅读面不广。他们普遍认为反映校园生活的好作品太少。对于目前畅销的成功类书籍以及时尚的网络阅读,很多大学生并不太热衷。36%的大学生对自己的阅读没有计划。89.7%的大学生呼吁学校应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
      有54.8%的学生很喜欢中国古典名著,大部分人都读过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有20%的学生读过多遍。根据问卷统计,90%以上的学生喜欢古典诗词,有的人熟记的唐诗达50首以上,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引用一些古典诗词。喜欢外国文学的学生也比较多,不少人读过大部头《战争与和平》。但也有很多人不知道卢梭的《忏悔录》和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在设计问卷时,有一道题列举了几位著名作品中的人物,同学们只对少部分人物大体有所了解。
      对于目前畅销的成功类图书,只有23%的学生认为对自己的人生观形成有所帮助,17%的学生认为对自己将来找份好工作有指导意义。大部分学生不看好这类图书,认为可以看看,但一般过后就忘,对自己产生不了什么大的影响。有的人对这类图书不太了解,还有个别人认为完全是夸大其词。像曾经流行的《谁动了我的奶酪》、《穷爸爸富爸爸》只有少部分学生粗略读过。大家上书店也一般不买这类图书,只是在柜台前随便翻翻。
      在问及有多少课余时间用在阅读上时,只有43%的学生有一定的计划,占用了一定的时间进行阅读。36%的学生对于课外阅读回答“没有在意,偶尔阅读”,也就是说没有阅读计划。个别人基本不阅读。但也有个别同学有一半以上的课余时间用于课外阅读。当记者问他花大量的时间用来阅读会不会影响专业学习时,他说学术的内在精髓是相通的,阅读不但不会影响学业,反而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他的学习成绩在班上是前五名。
      现在很多人认为网上阅读是一种时尚,各大出版社也出版了不少电子类图书。但在这次调查中,网上阅读在大学生当中并没有成为一种时尚。有87%的学生认为网上阅读不是大学生的主要阅读方式,他们的主要阅读方式仍然以书本为主。这里面不排除学生不具备随时上网的条件。还有68%的学生不看好网络文学,认为网络文学缺乏佳作,甚至有的比较浅薄。有19%的学生一般不看网络文学。
      在这次问卷上,有一道题是“你目前在读什么书”,同学们的回答各种各样。有的在读《中国问题报告》,有的在读《红楼梦》,有的在读《曾国藩》、《山居笔记》,有的在读一些时尚杂志,有一少部分回答说很惭愧,除了专业什么书也没有读。89.7%的学生呼吁学校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一位大二的学生说,要进行多元化阅读,广泛猎取,在阅读上要积极主动,并要学会有选择地阅读,在适当的时候也可以自己练练笔,提高写作能力。但她认为能真实地反映大学生活的书太少了。
      据了解,东南大学将于今年11月份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等单位联合举办“中华人文教育高层论坛”。届时将向全国大学生发出深化人文教育的倡议,提倡全国大学生重读中华经典,塑造民族精神,培养高尚品格。(姜平波 记者 郁进东)
    四、社会
    调查显示33.8%的民众常买文学名著
    中国青年报  2009-05-07 11:10:55 
    实习生 田国磊 孙启莲
      公众阅读人文大师著作的现状如何?不久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开展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1466人参与),60.2%的人通常购买专业学习用书,47.7%的人通常购买科普、生活类书籍,经常购买文学名著的人只占33.8%。
      刚工作的年轻人功利化阅读最明显
      “我当然喜欢读一些经典散文和小说了。那些书很有时代特色,虽然文字朴实,但思想性很强,读起来还是很有感触。但哪有时间啊?”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学生小丁坦言,自己很少看巴金、茅盾、老舍等文学大师的书,“课程那么多,现在专业书都看不过来。”  “我买的都是教材和考试辅导书等对自己有直接用处的书,现在的人读书都很功利。”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系大三学生小王说。
      调查显示,21.1%的人坦言自己读书已经“功利化”。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蒋原伦说,阅读可以分成三种,即工具性阅读、为满足求知欲的阅读和为满足情感需求的阅读。“功利化阅读就是把书当做一种工具来读。现在很多人觉得工具书成了一种生活必需品。”蒋教授说。
      调查中,有59.2%的人对功利化阅读超过人文阅读表示担心,24.7%的人未置可否。
      “能静下心来体会阅读乐趣的人太少了。”北京某高校外文学院大一学生小刘认为,读书太功利对提高个人素质和思想境界没有太多好处,人们应该静下心来阅读有营养,能启迪人的图书。
      但北京某网络公司广告宣传员唐月对此有不同看法:“功利化阅读对提升自己也有用啊,也有利于社会竞争。再说了,阅读是个人的事情。”
      对于现在很多人读书功利化的原因,80.2%的人认为是因为就业、工作压力大,形势所迫;42.0%的人认为这说明现代人太急功近利;39.2%的人认为原因在于社会对考试的关注度过高。
      哪些人功利化阅读最明显?调查中54.4%的人选择“刚工作的年轻人”,46.8%的人认为是学生,还有28.5%的人选择“有较长工作经历的人”。
      刚刚博士毕业,担任武汉某大型国企部门主任的小陈认为,一定的功利化阅读是现实的需要,只要以功利为起点,以成长为终点就可以了。“读书时要想着自己三五年后的需要。”
      蒋原伦指出,功利化阅读是社会大环境造成的,竞争越激烈,社会对个人的专业化要求越高,功利化阅读的情况就会越严重。“很多人把阅读看做一种可选择的个人行为,但在社会大环境的压迫下,阅读的个人选择余地其实非常小。比如高考就需要有功利化阅读,如果孩子考不上大学,就算读过再多文学大师的书,也会让人发愁。”
      我好久没有看“书”了
      “我好久没有看‘书’了,但如果把网上阅读算进去的话,我还真看了不少。”刚大学毕业的小崔说,“网上有那么多免费书,想读什么读什么,很方便。”
      网络的普及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08年4月发布的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图书阅读与网络阅读的比例是34.7∶36.5,网络阅读首次超过图书阅读。
      此次调查也显示,50.7%的人认为网络阅读越来越盛行,借助于网络阅读的人比以前多了。
      硕士毕业一年,现在武汉某大型国企从事宣传工作的柯根松则表示,他现在明显在网上读的书会多一些,因为天天面对着电脑工作,网上阅读更方便。
      画家陈丹青在电视节目中谈到网络阅读时也坦言,他通常都在电脑上进行阅读,虽然很不习惯在屏幕上一点点拉着滚动条阅读,但大量的讯息,而且是最有意思的讯息都在网上,只能适应现在的形势。
      有专家批评网络阅读只是浅阅读,无法获得纸张阅读一样的感受。对此,66.0%的人表示认同。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认为,以网络小说为代表的网络阅读都是一种“浅阅读”。“如果大家都只上网看信息,不去深层次地思考,那多可怕啊!”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认为,“浅阅读”不仅存在于网络阅读之中,传统阅读也有同样的问题。“一方面是流行文化的发达,人们心态比较浮躁,难以沉下心来认真地读书,另一方面,业余出版物自身的浅化也与此有关系。”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hxswjs.com All Rights Reserved.57365.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