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57365.com -> 论文中心 -> 经济学论文 -> 发展战略论文 -> 论文内容

安徽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_发展战略论文

论文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不详    论文栏目:发展战略论文    收藏本页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五个统筹”的要求,其中第一个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 这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世纪和新阶段的新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安徽省是个农业大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比较突出,对国民经济的负面影响也正日益显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既为安徽省今后在处理城乡关系问题上提供了方向,明确了思路,也是安徽省解决 “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
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在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框架下,通过市场机制以及国民收入再分配、转移支付等经济手段,合理配置全社会的经济资源,促使城市和农村、农业与非农产业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彻底改变目前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机制的引入,安徽省城乡联系有了显著增强。但是,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尚未从根本上改变,城乡经济仍未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城乡差距悬殊较大。当前,安徽省正迈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如果再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会对扩大内需、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形成制约,也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
 首先,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对照全国总体小康的基本标准,截止2000年末,安徽省小康尚未达标的指标有3项,除了人均GDP尚不到700美元外,其他两项都与农村有关,分别是:一是农民人均纯收入,按可比口径计算(1990年价),实际值不到1200元(2000年为952元,2001年为1000元左右);二是恩格尔系数,农村大于50%(2000年农村恩格尔系数为52.5%,2001年为49.8%)。综合来看,安徽省总体上已达到了小康水平,但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拖了全省小康建设的“后腿”。到2020年,安徽省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必须达到7300元,这要求今后十几年安徽省农民收入必须保持在7%左右的增速,而在1990—2000期间安徽省农民收入实际增长只有5.6%,农村全面奔小康的任务将更加艰巨。如果农民收入上不去,农民的生活水平、住房条件以及受教育的机会都将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不能再片面地追求城市经济和工业经济的发展,必须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来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否则安徽省全面小康社会是很难实现的。
其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从供给的角度看,农业发展缓慢直接制约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2002年,农业在安徽省国民经济中比重为21.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6个百分点,近几年农业拉动安徽省经济增长的贡献都在1个百分点左右,经济发展对农业仍有一定的依赖性,特别是在二、三产业增长不快且增长基础不牢的情况下,农业增长一旦因受灾、市场需求等因素出现波动,全省经济增长也必将受到连累。从产业链的角度看,农业供给的数量和质量,还将直接影响非农产业特别是以农业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发展。从需求的角度看,农村需求不旺直接影响扩大内需的效果。2002年,安徽省有近70%的人口在农村,而同期农村市场消费零售额仅占全省的29%,比1990年下降了3.8个百分点,比1985年下降了10.3个百分点。在最终居民消费构成中,农村居民消费的比重也由1990年的72.37%下降到2002年的55.23%。受收入水平的影响,安徽省目前农村人均消费水平还不到城镇居民的33%,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差距也由1990年的2.17:1扩大到2002年的3.04:1,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如果再加上城市居民享有的医疗、住房等补贴因素,实际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达到4∶1。农村消费需求不足,既是近年来安徽省消费市场启而不动、增而不快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制约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后劲。
第三,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安徽省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长期计划经济残留下来的城乡差别发展战略、以及“城市偏向”、“财政偏向”的体制格局,严重阻碍了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现阶段,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城乡差别发展战略、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和“以农补工”、“以乡养城”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并没有及时得到调整,并继续通过“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财政税收收支差”、“金融资金存贷差”和“土地征用出让价格差”等形式和渠道,维系着“城市偏向”的利益格局,这可能是造成安徽省目前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相脱节的重要根源。当前,安徽省“三农”问题突出表现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综合效益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矛盾日益突出;虽然安徽省总体上已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截至2001年底,全省仍有500万人处于贫困状态,其中绝对贫困人口126万人;与城市相比,安徽省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基础社会事业的发展明显滞后;工农之间、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还未得到根本扭转等方面。在国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要从根本上解决现阶段的“三农”问题,再也不能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了,必须要重点解决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分治的各种制度,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促使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1] [2]  下一页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hxswjs.com All Rights Reserved.57365.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