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素质教育 中国中学教育 德国中学教育
* * *
根据武汉市与友好城市德国杜伊斯堡市政府交流协定,武汉外国语学校与该市马克斯·普朗中学1995和19 96年都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师生互访交流。互访采取寄居对方学生家庭的形式,中德师生同吃、同住、同学习 ,使交流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作为交流活动的组织者,我得到了一次直接考察了解德国中学生,了解德国 基础教育的机会。结合当前素质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对中德中学生的素质差异,作了一些初浅的思考。
一、关于思想道德素质
我对中德学生作了一次学习动机的调查。结果是中国学生85%以上选择“为国家民族繁荣富强而学习”, 而德国学生100 %回答“为自己,为自己将来有个挣钱多的职业而学习”。
中国中学生的爱国是无庸置疑的,在互访活动中有一件事给我印象很深。一是在武汉参观一米七轧钢厂, 当德国人踌躇满志地向我们炫耀:“生产线是德国的,设备是德国的,技术是德国的,工艺是德国的……你们 中国人现在还搞不出来”时,中国学生受到了强烈刺激。高一文科班德语学生沈扬当即找到班主任,坚持要求 改学理科,理由是:“德国人能搞出的技术,中国人也一定要搞出来。”
在德期间,我校学生每人胸佩一枚国旗徽章,以表示自己虽远离家乡,但心系祖国。他们向德国朋友宣传 中华五千年文明,介绍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以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他们的爱国精神深深地 打动了德国朋友。德国朋友埃尔曼动情地说:“我看好中国。西方的领先是暂时的,我从中国年轻人身上看到 了你们未来的希望。”
德国中学生为自己是德国人感到骄傲,有一种由衷的自豪感。德国学生在汉期间,与我样学生赛了一场足 球,因阵容不齐以2∶6负于我校学生。回访德国时,他们要求再赛一场,结果不多不少以6∶2胜。他们说“这 是为德国的荣誉而战”。
德国中学生法制意识很强。法律在他们心目中至高无尚,不可逾越;法律赋于他们的权力,理所当然也要 充分享用。如德国法律允许年满18岁者学习驾驶机动车。因此,许多高年级学生持有驾驶执照。
德国中学生在充分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力的同时,也小心翼翼地履行法律规定的责任与义务,绝不越雷池一 步。
黄雅谦乘房东安琪尔(11年级学生)的汽车一同上学,眼看还有几分钟就要迟到,安琪尔将车开得飞快。 但驶过一条街时,她突然减了速,这时路上既无行人、路障,也无交警,仅仅因为街口有一个限速标志牌。对 此,安琪尔有她的说法:“既然(减速慢行)是法定的规则,就理应遵守。”
在德国大家都遵守公共秩序,大街上没有人抢红灯,没有人乱扔垃圾,人们的法律意识和公德意识都很强 。“要爱护环境,营造一个洁净有序的生活空间”,大家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安琪尔同学“既然是法 定的规则,就理应遵守”一席话,是有代表性的。在他们看来,法即公约,是没有弹性的,每个人都必须遵守 。
恪尽职守,敬业执著,这是德国人的共同特点。德国中学生也是这样。互访活动中,担任各种任务的德方 学生都很尽心尽责,不遗余力,给我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交流过程中,我校学生也表现出良好的道德品质,他们团结协作、乐于助人、吃苦耐劳、文明礼貌、诚实 守信、勤奋好学,在道德规范的许多方面比德方学生做得毫不逊色。但从公民意识、公德意识、法律意识等方 面看,我们还是有差距的。
柳斌同志指出:“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当前要着重抓爱国意识、公民意识、 民主和法制意识的培养”。这就为我们中小学素质教育从内容上明确了重点。我们要强化这三种意识的教育, 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使学生将这三种意识从认知、情感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并将教育的着力点落实到行为的 培养训练上。在培养学生学与用、知与行、说与做的三个统一上下大功夫,使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跃上一个新的 层次。
二、关于科学文化素质
就中学生而言,科学文化素质是整个素质架构中的核心部分。知识的储量和质量,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学 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不仅反映一个人的素质档次,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他在未来社会中的价值定位。
从已经学习和掌握的课本知识看,中国学生学习数、理、化等一些基础学科的进度,远远超出同龄德国学 生。以数学为例,同是小学二年级,当中国孩子在学习千位数的加减法和四则混合运算时,德国同龄学生尚在 学习20以内的加法;当德国中学十年级学生正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解法时,与之同龄的中国高一学生已学到了 集合、函数和立体几何。因此,在德国的数理化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能轻而易举地回答老师的任何提问,游刃 有余地完成作业;而在中国,德国学生对我们的课堂内容却目瞪口呆,不知所云。对此德国学生心悦诚服,他 们羡慕地说:“你们学校真好,能学到那么多知识。”
其实,德国中学教学标高虽低,但从课程设置看,其门类之多,学生选择余地之大,又是我们所不及的。
德国中学将课程设置分归为三大类,即“语言文学艺术类”、“社会科学类”、“数学自然科学技术类” ,每类所含课程如下:
1.语言文学艺术类
德语 法语 意大利语
音乐 西班牙语 拉丁语
美术 俄语 希腊文
英语 荷兰语 希伯莱文
…… 社会学 法律
2.社会科学类
历史
地理 哲学 教育学
…… …… 心理学
…… 物理 家政学
3.数学自然科学技术类
数学 …… ……
…… 生物 计算机
…… 化学 技术
另外还有宗教、体育两门课无所从属,独立于三大类之外。
在9门外国语中,一个学生往往可选学2~3, 且均能在中学阶段形成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他课 程中,除“社会学”、“法律”与我们政治课内容有部分交叉重合外,其余“教育学”、“心理学”、“家政 学”、“计算机”、“技术”等贴近现实社会生活,具有较强实用性的课程,是在我们的课表中见不到的。
比较两校的课程设置可见,我们的基础教育重基础学科,且基础学科有一定深度和难度;德国基础教育强 调知识面,而对基础学科的教学要求并不高。
从课时安排看,我们的周课时一般在33~40节,而德国中学的周课时只有20~25节。
马克斯·普朗中学是一所文科中学(Gymnasium)。在德国, 把凡是为升高等院校作准备当作教学目的的 学校一律称作“文科中学”,培养目标与我们的重点中学相似。这类学校的学生家长对孩子升学的期望值也很 高。尽管该校课程门类较多,培养目标与我校类似,但因其教学标高低,加之德国中小学学制为13年,多我们 一年,所以课程密度不大,周课时不多。除十一至十三年级下午有少量体育和选修课外,其他年级均实行半日 制。即使下午有课的年级,一般也在两、三点钟就放学离校了。
德国中学的课堂十分活跃,学生成了真正的主体。上课时,学生一般可从老师那儿领到一张自学提示。教 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提示,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充分思考、讨论。这一过程往往很长,要占大半节课。面 对学生的大声讨论或是激烈争吵教师也显得极有耐心,并不急于将答案合盘托出。即使学生思路不对,答案谬 误,老师也对其认真思考的态度表示赞赏。等到大多数学生绞尽了脑汁,或是争得不可开交时,老师才给予引 导。这样,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量虽不大,但却学得实在,记得牢。而且教学过程不单是传授知识的过程 ,更重要的是,一个知识点从它的导入到被学生接受掌握,不是我们传统的“先生讲,学生听”模式,而是在 一种模拟的实践情景中进行的。这样学生从一开始就懂得了这一知识的运用价值,很快就能将知与用结合,使 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反观我们的教学,因课时密度高、课堂密度大、教学标高高,学生学习多是被动、机械地记忆和重复,很 难真正成为课堂主体,疲于理解、消化,转知为用就往往只能依赖学生的天赋了。
比较中德中学课程设置,不难看出,我们面小,但“精而深”;他们教学内容浅,却“广而博”。“精而 深”设置有其优势:突出重点,强化基础,使人才在未来的发展中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但这种设置亦有其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学标高设计过高,使相当多的学生难以达到标高设计的优秀水平。问题是倘若一个智力正常,学习 认真的学生,每天用于学习的时间,超过成人法定工作时间8小时,仍达不到优秀的水准, 这个学生就有可能 降低对学习的兴趣,失去自信。此时如果再加上来自父母或老师的压力,就可能造成他的心理受挫或厌学。
二是基础课程的高容量,占用了学生课内外大量时间,使他们失去了涉猎更广博知识的可能。
三是课本要求使学生满负荷或超负荷,除部分智力超常者外,许多学生失掉了个性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坐 失了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个性特长发展的最佳时机。
四是课本的高要求,使许多智力并不超常的学生很难挤出时间去从事一些劳动,学习一些必要的劳动技能 ,养成必要的劳动习惯。
三、关于能力素质
在数理化等课程中,我校学生学习和运用课本知识的能力,远远超过德国同龄学生。表现在课堂或课后练 习中,我校学生不论是知识的记忆能力、复现能力、迁移能力,还是理解、归纳、推理能力,从整体上均优于 德国同伴。因为我们毕竟在课本上下的功夫比德国学生多,而且我们毕竟是百里挑一的重点中学学生。
德国人做事严格,学生也严格遵师嘱行事,唯师是从。做作业时,即使中国学生告知了更简便的方法,他 们也仍然按老师要求的公式和套路去做。与我们学生比,他们严谨有余,而灵活不足。
在外语能力上,我校学生在德国受到了极高的评价。杜伊斯堡市市长克灵顿先生会见我校师生时,德国翻 译的口译速度较慢,在我们的学生早已听懂市长先生的演说词,并已经作出了相应的表情反应时,满头大汗的 翻译却慢了半拍。在杜市,我校学生以流利纯正的德语,接受了《莱茵报》、《杜伊斯堡报》等新闻媒体采访 ,接受了德国国家电视三台用第一时间作的现场直播采访,应邀对一些社会团体作了演讲。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