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您当前的位置:57365.com -> 教学教案 -> 化学教案 -> 初三化学教案 -> 教案内容
  • [ 收藏本页教案 ]
  • 中考化学气体制取复习

    教案作者:本站   教案来源:本站整理   教案栏目:初三化学教案    收藏本页
    2014年中考化学气体制取复习
     课题    气体制取(中考卷25题,9分)
    九(    )班   姓名                 学号         第      组      号
    【知识归纳】1、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比较(装置从下图选)
     氧气 二氧化碳 氢气
    药品 (1)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高锰酸钾(加棉花) (3)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 (1)稀盐酸和大理石
    (2)稀盐酸和石灰石 锌与稀硫酸
    锌与稀盐酸
    化学方程式
    (1)               
    (2)   
                       
    发生
    装置 
    选择
    依据 固体+固体反应
    需要加热 固体+液体反应   不需要加热
    收集
    装置  
    选择
    依据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 氢气的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
    检验
    方法 把带火星的木条             ,若木条       ,则该气体为氧气。   把气体通入        中,若         ,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验满
    方法 把带火星的木条    集气瓶    ,若            ,则氧气已经集满。 把燃烧的木条     放在集气瓶  ,若木条          ,则二氧化碳已经集满。
     
        A            B          C                    D             E             F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2、不同(固体+液体)发生装置的优点
    (1)图一:仪器简单,容易检查        ;
    (2)图二:便于添加        ,操作方便;
    (3)图三:节约药品,                ;
    (4)图四: 节约药品,                。
    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图一(图三类似): 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如果水中出现气泡,则气密性良好。
    图二:用止水夹夹住导管,向长颈漏斗内倒水,若长颈漏斗内形成稳定的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图四类似,只是将“用止水夹夹住导管”改为“关闭活塞”)
    4、多用途瓶
    (1)收集气体
    排空气法: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如CO2,用图1装置,a进b出
              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NH3,用图1装置,b进a出                 
    排水法:收集不(不易)溶于水的气体,用图2装置,b进a出      图1       图2
    (2)干燥气体、检验气体、除杂质气体:用图2装置,a进b出,使气体充分与溶液混合接触。
    5、干燥和除杂的顺序是:先             ,后              。
    气体的检验顺序是:先检验          ,后检验           。
    6、常见的干燥剂介绍(能用来干燥的打“√”)
     酸性气体:
    CO2、SO2、HCl等
    碱性气体:NH3等 中性气体:
    H2、O2、N2、CO等
    浓 H2SO4  
    NaOH固体  
    生石灰(CaO)  
    【课堂训练】
    1、在实验中利用如图装置,可以进行的实验是  (  )
          ①用过氧化氢溶液与MnO2制取氧气  ②用KMnO4固体制取氧气
    ③用KClO3与MnO2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④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A.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2、有下列如图收集装置,请回答。
    A      B         C        D          E         F
    (1)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实验室收集NH3可选用         装置。收集有毒气体SO2时,常采用D收集装置,则气体应从       端通入。还可用E收集,气体应从      端通入。
    (2)实验室制取H2、O2、CO、CO2、NH3等五种气体,可用装置C来收集的有_____   _______。
    (3)如果要选用D收集氢气,气体应从     端通入。如果用F收集氢气,应从      端通入。
    3、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给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补充写出其他你认识的仪器名称)
    (2)实验室制取少量二氧化碳时,发生装置最好选用       ,收集装置应选用      。
    如需随时控制反应速率并节约药品,发生装置最好选用       。(填编号)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           (填编号);
    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如用E装置收集O2,检验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4、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不用Na2CO3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的原因是                                       
    不用CaCO3与浓盐酸反应制取CO2的原因是                                        
    不用CaCO3与稀硫酸反应制取CO2的原因是                                        
    (2)用碳酸氢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CO2,可选择发生装置C,其优点是              。
    (3)你认为实验室制取气体时要注意的是
    ①选择适当的反应,包括             和            ;
    ②选择合适的                    ;
    ③需    所制得的气体;
    ④选择收集装置时,必须考虑气体的               
    a颜色   b密度   c溶解性    d可燃性。
    5、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O2、CO2的实验室制备和有关性质的研究。
     
    (1)用A制氧气时,若所用试剂是一种混合物,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将B装置产生的气体通入C装置中,C装置的现象为                    ,导致该现象的原因有                                                                            。
    (3)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CO2气体,D、E装置按导管字母连接的正确顺序是:b→(  )→(  )
    →(  )→(  )→F装置。
    (4)D瓶中NaHC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在水面上加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
    6、某同学用下图装置制取、收集氢气,并试验氢气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的仪器有分液漏斗、带导管的双孔橡胶塞和                   ;
    (2)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A装置产生的气体包括         ,B装置用于除去杂质气体,应在其中装入         溶液,
       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能否用碳酸氢钠溶液?为什么?
    (4)C装置中的紫色石蕊溶液的作用是                 ,当观察到溶液变红,证明           。还可将紫色石蕊溶液换成            (写化学式)溶液,能达到同样的目的。
    (5)图中    装置(填字母)有明显错误,F装置中应装                    。
    (6)如果将A装置中的浓盐酸换成            ,则B和C装置是多余。
    (7)本实验设计试验了氢气的        性和           性,实验装置分别是      和         ,
         现象分别是                   和                     。
    (8)实验前,为了安全起见,应先滴入浓盐酸,还是先加热氧化铜?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hxswjs.com All Rights Reserved.57365.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