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您当前的位置:57365.com -> 教学教案 -> 生物教案 -> 初二生物教案 -> 教案内容
  • [ 收藏本页教案 ]
  • 第二章 腔肠动物门-教学教案

    教案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不详   教案栏目:初二生物教案    收藏本页
    第二章 腔肠动物门

    教学目标

    1.了解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了解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观察水螅的形态结构及对刺激的反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的能力。

    3.通过对比水螅和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等特征,引导学生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通过对水螅生活环境的分析,渗透环境保护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及生理特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因为:

    (1)第一章讲了原生动物是单细胞动物。实际上,动物界中除了原生动物外,都是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就是其中一类低等的多细胞动物。通过组织学生观察、研究水螅的形态和结构的特点和生理,对比草履虫的结构生理特点,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腔肠动物在进化上的重要地位。也更进一步了解腔肠动物是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2)通过了解水螅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有助于掌握腔肠动物这个类群的共同特点:二胚层、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2.水螅的消化方式和水螅神经网的无定向传导以及观察水螅的结构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因为:

    (1)草履虫的消化方式是属于细胞内消化。而水螅,一方面有与草履虫一样的消化方式,即保留了细胞内消化,水螅内胚层的一些细胞直接把消化腔中的食物微粒包进细胞内消化。另方面水螅也有不同于草履虫的消化方式,即由内胚层的一些细胞分泌消化液,这些消化液进入消化腔中把食物进化消化,这种方式叫细胞外消化。

    水螅的两种消化方式,学生是看不见的,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有些学生误认为:食物进入动物体后,就应该进行细胞内消化。为了纠正这种偏见,教师可以着重说明: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这里是体内,但在细胞外面,所以食物在消化腔里消化,叫做细胞外消化,与是否在生物体内进行不相关。(结合水螅的结构图说明更好。)

    (2)水螅能够感受外界的刺激,并做出相应的反应,这是由水螅的神经细胞控制的。但是,水螅的神经细胞是比较原始的,没有“中枢”与“周围”之分。细胞彼此交织呈网状,传导无定向。这种结构特点就形成了水螅对刺激的反应是:一处受到刺激全身缩成一团。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动物学的知识,对高等动物的神经传导缺乏理性的认识。所以,教师在突破这个难点时,可以先用挂图说明水螅神经网的特点;然后再组织学生通过实验提高感性认识,同时可以举一些高等动物对刺激定向反应的例子进行对比,使学生能够理解水螅神经传导的低等性和原始性。

    (3)组织学生观察水螅的结构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由于学生平时对水螅了解得很少,所以做观察实验时,总显得很兴奋,容易乱动实验材料。教师要组织好学生实验,一方面要在课前准备好饥饿状态的水螅;另一方面不能让学生随便振荡装有水螅的容器,防止水螅身体缩成一团,影响实验效果。

    在组织学生观察水螅的体壁结构时,要引导学生能辨别水螅的外胚层、内胚层和中胶层。外胚层是体壁的外层,上有刺细胞;内胚层是紧挨消化腔的内层,上有腺细胞等;中胶层是介于外胚层和内胚层之间的一层无细胞结构的粘稠液体。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1课时

    二、教学过程

    1.引言的设计:

    (1)可以用草履虫的挂图进行复习提问,并引出本节的课题。例如可以这样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得出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实际上在动物界中只有原生动物是单细胞动物,其他则全是多细胞动物。最简单的多细胞动物是腔肠动物。腔肠动物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只有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里,下面以生活在淡水中的水螅为例来学习腔肠动物门的知识。

    (2)也可以先放一段录像片,示意要学习的腔肠动物的生活环境、大致形态、名称,然后提问学生并引出本节的课题。可以这样提问:①片中放映的动物是单细胞的,还是多细胞的?②它们生活的环境怎样?它们叫什么名字?教师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本课题。

    2.关于水螅形态结构的教学,可以这样安排:

    首先,让学生用肉眼观察容器里的活水螅,估计水螅的体长。然后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水螅的体色、体形、外部结构和触手有多少条。教师可以把要求学生看到的内容出示在黑板上。

    第二,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问:①水螅圆柱(筒)形的体形对水螅的生活有什么好处?②触手有什么作用?③口在水螅身体的什么位置?④水螅是多细胞动物,怎样证明它是多细胞的动物呢?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让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第三,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做小结,并引导学生观察水螅的内部结构。教师可以这样说:水螅确实是多细胞动物,也就是说它的身体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我们可以把水螅的身体进行纵剖和横剖,看一看它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把水螅的纵剖切片和横切片用显微投影仪投放到大屏幕上对照讲解。也可以与学生实验同步进行。在学生显微观察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水螅的身体是由许多细胞组成的体壁和中空的消化腔构成的。

    引导学生观察水螅的体壁是由几层细胞构成的,然后辨认外胚层、中胶层和内胚层。强调指出消化腔就是体壁围成的空腔。消化腔与外界唯一的通口就是水螅的口,触手在口的周围。

    3.关于水螅生理的教学,可以这样进行:

    首先提问:①水螅营固着生活,触手是它的捕食工具,水螅是如何通过触手把食物送到口中的?②送入口中的食物又是如何在消化腔中被消化和吸收的?③消化不了的食物残渣又是怎样排出体外的?④水螅对刺激有何反应?

    然后请学生边思考上述问题边观察实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多媒体教具把实验过程更清晰地展示给全体学生。也可以分实验组进行水螅捕食过程的实验。

    (1)捕食:

    水螅捕食靠触手,触手是如何把活泼乱动的水蚤送入口中的呢?这与触手上一种特殊的细胞——刺细胞有关。教师可请两个学生把一个活水螅制成临时装片,然后把制好的装片放在显微投影仪上,观察触手上的刺细胞。讲刺细胞的结构时,可参考教科书P9图Ⅲ-7,说明刺细胞中有一个刺丝,平时刺丝是盘曲在刺细胞中的,在刺细胞边上还有一个朝外的刺针,当活动的水蚤碰着刺针时,刺丝立即从刺细胞中弹出,把其中的毒素射向水蚤,使其麻醉,然后几条触手一起把水蚤捉住送到口中。(这个过程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放录像进一步演示一下水螅捕食的连续过程。)

    (2)消化:

    送于口中的食物直接进入消化腔,绝大多数食物在消化腔中被消化,食物没有进入细胞内的消化方式叫细胞外消化。水螅仍有一些内胚层细胞可进行细胞内消化,它们像变形虫一样把食物微粒包进细胞内进行消化。所以说,水螅的消化方式有两种,即细胞内消化和细胞外消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一下:两种消化方式哪一种更具优越性?进化地位更高?为什么?

    消化后的营养物质被内胚层细胞吸收,并送到水螅的全身。消化不了的食物残渣由哪儿排出体外呢?——仍然由口排出,说明水螅的低等性。

    (3)神经细胞的调节:

    请学生用解剖针刺激容器中活水螅的某一部位,观察水螅有什么反应——立即缩成一团。想一想,假如我们的手用针扎了一下会有什么反应?以此来说明:水螅的神经细胞的调节能力是比较低等的,这与它们构成神经网有关。

    水螅的体壁细胞已经有了分化,像刺细胞、腺细胞、消化细胞等都是分化的细胞。在外胚层细胞的基部还有分化的神经细胞,每个神经细胞都有许多突起,这些突起彼此交织成网——神经网(可以给学生展示水螅神经网的示意图)。还有一些突起与体壁细胞相连。当水螅身体的某一部位受到较强刺激时,刺激就会沿着神经网向四周扩散,使全身都会发生收缩反应。与高等动物相比,水螅神经网对刺激的无定向传导,也说明了水螅的低等性。

    4.关于水螅的生殖的教学可以放录像,示意水螅的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两种不同的繁殖方式。

    说明:环境条件好时,水螅主要进行无性生殖——出芽生殖;环境条件不好时,主要进行有性生殖——精、卵细胞结合,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如果能够培养出带有芽体的水螅给学生看一看就更好了。

    5.关于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的教学,可以灵活掌握,如果时间允许,可以结合录像、挂图、投影片或标本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腔肠动物。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也是很密切的,如:我们吃的海蜇皮就是一种大型的食用水母,它的营养价值很高,也可入药。再如:珊瑚虫的骨骼除了可以制成装饰品外,古珊瑚和现代珊瑚礁可以形成储油层,对开采石油有重要作用。珊瑚岛还可供生物居住,岛上鸟的粪便可作肥料,我国南沙、西沙群岛多数为珊瑚岛。

    6.关于课后小结,可以这样安排:

    (1)在新课结束后,可启发学生总结出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草履虫的特点,总结水螅高等、进化的特点。同时,也要说明水螅在形态、结构及生理上的原始和低等特征。

    草履虫和水螅结构和生理对照表:

    通过比较说明水螅比草履虫高等,结构复杂,有细胞分化。但水螅也有其低等的一面:有口无肛门、细胞分化不完全、神经网传导不定向等。不同的生物不论是高等还是低等,它们都有其特定的方式来适应环境。


    第二章 腔肠动物门一文由chinesejy教育网www.www.hxswjs.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hxswjs.com All Rights Reserved.57365.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