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要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考向瞭望】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及相互关系的分析与应用。
【知识梳理】
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调节:是一种自我调节,其调节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三)种类
1、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2、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四)特点
1、不同的生态系统在两种稳定性的表现上有差异: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2、生态系统在受到不同的干扰(破坏)后,其恢复速度与恢复时间不同。
(五)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
2、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关系。
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和调节
(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时,表现出来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结构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不是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但不会变化太大。
2、功能的相对稳定:生物群落能量的输入量与输出量保持相对平衡,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
3、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一般可表示如右:
4、生态系统的稳定是系统内部自我调节的结果,这种自我调节主要是依靠群落内部种间关系及种内斗争来实现的。
(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负反馈调节
(1)作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能使生态系统达到相对平衡。[来源:学*科*网Z*X*X*K]
(2)实例:草原上食草动物和植物的数量变化
(3)结果: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变化,从而达到和保持稳态平衡。
生态系统成分 食物网 自我调节能力
越多 越复杂 大
越少 越简单 小
2、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
【思考感悟】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一定呈负相关吗?[
不一定。如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差,其恢复力稳定性也较差。
【基础训练】
1、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B )
A、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
B、a为恢复力稳定性,b为抵抗力稳定性
C、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呈相反关系
D、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相反关系
2、为观察生态系统稳定性,设计了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察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组成 光 水草 藻类 浮游动物 小鱼 泥沙
生态
瓶
编号[ 甲 +[ + + + - +
乙 - + + + - +
丙 + + + + - -
丁 + + + + + +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为下降,原因是缺乏光照情况下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生长。
(2)丙瓶比甲图有较多的有机物,原因是缺乏泥沙,分解者数量太少。
(3)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 注:“+”表示有;“-”表示无。
减少,原因是消费者较多,消耗较多的氧气。
(4)根据观察结果,得出结论:①生态系统应该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太阳能);②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之间应保持适宜比例,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
3、据调查,目前我国四分之一以上的国土荒漠化,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500亿元。为治理国土荒漠化,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措施,其生态学原理是( D )
A、增加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
B、增加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C、增加食物链中的营养级
D、增加生物种类,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高考模拟】
4、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是( B )
①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②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③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④根瘤菌将大气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有一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 D )
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
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
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
D、回填土壤,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