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2月我出生在一个充满了爱的大家庭,在这里,我懂得了尊重、关爱与帮助,这是我受益一生的财富。自小学一年级起,我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1983年---1986年连续三年被评为自治区级“三好学生”。1986年应届考入内蒙古大学生物系。1990年7月,我修完本科课程毕业,并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同年8月我被分配到通辽市辽河职业高中,1992年5月调回母校------科右中旗巴彦呼舒三中任教,一直承担四个教学班的教学工作,1998年被聘为中学一级教师。
在十四年的唇耕舌耘、言传身教的教书育人生涯中,我把“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作为自己人生的最大乐趣。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力争做一个有广博专精知识的教师,不断加强业务修养。在师德上,我深信“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此,我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自1997年任班主任以来,我以“把希望带给学生”作为指导思想,把班主任的教育管理与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结合起来,把个人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与集体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结合起来,这是我的经验总结。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十几年“传道、授业、解惑”的具体实践中,我不断探索和追求,终于悟出教育之真谛在一个“爱”字,即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爱。课堂教学的根本在于传道,要传好道,首先要处理好教材、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必须实现这三者之间或浓或淡的情感和谐与共振。只有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会成为信念,成为学生主观世界的一部分。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可行的方法:启情------授知------守行。我坚信每一位学生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它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中激发出来。所以,我以爱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的潜能得以激发,并获得自信的力量,我在做到讲之有物,讲之有序,讲之有理外,更渗透“爱心”。在教学实践中,我不仅爱那些优秀生,也爱那些后进生,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因此,生物课很受学生的欢迎。
1999年-----2002年任年级主任期间,在校领导的直接领导和各学科老师的共同努力下,2002年高考成绩创新高。
1999年-----2004年任校团委书记期间,根据学生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作用, 2000年度、2003年度被评为旗级“优秀团干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995年、1996年我所辅导的学生在自治区奥林匹克生物竞赛中有二人获二等奖的,三人获三等奖;在自治区统一会考中,我教的生物学科学生及格率一直在90%以上,1995年生物学科学生及格率达99.9%;1998年我带的班级被评为兴安盟级“先进班集体”;2002年,作为生物学科骨干教师参加了自治区级培训。教学之暇,我笔耕不辍,1996年,我的一篇《造成“夏眠”的主要因素是水》的论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生物学教学》上;2003年《浅谈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换》一文在自治区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中获三等奖.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我将永远耕耘,永远探索,去为教育事业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