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57365.com -> 实习报告 -> 汇报体会 -> 行政办公 -> 范文内容

关于扩大我市消费需求的几点思考

范文作者:佚名    范文来源:不详    范文栏目:行政办公    收藏本页

消费需求规模的扩大和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认清扩大内需的实质,找准促进全市消费需求的切入点,让消费在我市经济增长中唱好“主角”,既是目前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向,也是保持我市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要充分认识到世界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复杂形势,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的政策,要针对当前扩大消费需求难点,理清思路,积极应对,找准扩大消费、促进消费、创新消费的切入点,切实发挥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作用

面对当前日趋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中央政府果断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扩大内需措施,各省、市也相继推出了刺激经济增长的若干举措,力求稳定经济,拉动增长。结合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的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的重要思路,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所提出的“立足扩大国内需求的推动发展,把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基本立足点,促使经济增长由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的规划要点,分析我市近十年的消费需求变动,笔者认为,消费需求规模的扩大和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认清扩大内需的实质,找准促进全市消费需求的切入点,让消费在我市经济增长中唱好“主角”,既是目前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向,也是保持我市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内需是我市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

拉动现代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是内需的重要组成。扩大内需,就是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启动投资市场,通过信贷等经济杠杆启动消费市场,从而拉动整个经济增长。其中,消费拉动又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内在动力。从我市1998———2007年的投资、出口、消费三大构成数据分析,投资、出口、消费对全市GDP平均贡献率分别为52.4%、9.2%、44.5%。可以说,投资和消费是保持全市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其中投资消费更是占据主导地位,十年间投资消费对GDP平均贡献率高于消费贡献率7.9个百分点,两者贡献率之比为6:4,这表明提升消费需求大有文章可作。

分析国家当前出台的“一揽子”扩大需求政策,既含应时之需、也有长远之计、必要之策。从我市分析,由于全市出口规模较小,出口依存度不高,虽然国家提高出口退税率,并将退税品种扩大到3700余种,出口拉动对全市经济影响仍将微乎其微。相比之下,随着新型工业化的逐渐深入,城市化建设将逐渐加快,投资拉动仍将是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但要看到,从经济活动成果的最终使用讲,投资的目的是为带来更多的生产和消费,消费需求才是最终需求,如果投资没有消费引领,那么投资必然具有盲目性。因此,消费因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较高的抗风险性,将是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真正持久动力。

当前我市消费需求明显不足

(一)消费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2007年,我市消费率为45.7%,比1998年下降8.9个百分点。在最终消费中,居民消费率为32.0%,比1998年下降了10.3个百分点。消费率下降,说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内需表现不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难以提高。消费率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居民收入水平不高。虽然近几年**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较快,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1998-2007年年均增长11.5%和9.3%的速度,仍低于我市GDP年均增速2.3个和4.5个百分点。二是居民收入差距悬殊。一方面收入分配未能得到有效调节,造成行业间、部门间、地区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另一方面,高收入阶层的低消费倾向和低收入阶层的低消费能力并存,制约消费增长。三是居民对未来收支不确定性预期增强。主要是住房、教育、养老、医疗等增加了人们的支出预期,居民将增加的收入更多地用于储蓄和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即期消费。

(二)农村居民消费比重下降明显:最终消费由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组成,而居民消费是最终消费中的主体。目前,我市居民消费占最终消费的比重为70%。从反映商品消费的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区域构成看,城镇居民消费比重明显上升,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由1998年的82.6%上升到2007年的89.6%。而农村居民消费比重则逐年下降,2007年仅占10.4%,比1998年回落8个百分点,从城镇和农村人均消费水平看,城镇人均消费水平十年提高1.38倍,农村仅提高1.11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村消费水平难以提高,主要是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农民收入的低水平增长和工业品的适农性差,农村消费环境未有有效改善等原因,严重阻碍农民消费。

(三)居民消费倾向不高:随着全市经济持续发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均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但居民消费支出增长幅度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逐年呈平稳下降态势。1998-200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5%。而人均消费支出从1998年的5210.4元,增加到2007年的12389.69元,年均增长9.05%,比收入增幅低2.45个百分点。平均消费倾向由1998年的77.11%下降到2007年的68.81%,下降8.3个百分点。全市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说明居民增加的收入,并未同比例的增加消费,而是作为积累存入银行或进行各种投资,说明居民对预期持观望态度,因此居民的消费潜力并未完全释放。

(四)住房、汽车主导性消费品拉力减弱:我市消费结构进入90年代以后,居民消费呈现升级,主导消费品由低档家用电器向高档家电过渡,商品升级换代。2000年后,住房日趋市场化,家用轿车迈进居民消费领域,形成经济增长的重要动源。但是,进入21世纪由于受经济形势、消费环境、消费政策等种种因素的制约,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打商品,住房、汽车在经历了2003-2004年增长40%以上的高峰以后,消费有所下滑,拉力减弱。2005-2007年我市住房、汽车销售增长(本公文由中国教育资源www.www.hxswjs.com免费提供,转载请注明!)速度虽然保持在16%-19.9%以内,但与2003年增长85.3%速度相比呈现巨大反差,出现了主导经济增长的消费品拉力减弱现象。

扩大我市消费需求的几点思考

当前,要充分认识到世界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复杂形势,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的政策,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要针对当前扩大消费需求难点,理清思路,积极应对,找准扩大消费、促进消费、创新消费的切入点,切实发挥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作用。

(一)提高收入水平,扩大消费基础。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只有收入水平提高了,才能扩大消费需求,优化消费结构。因此,在国务院保就业、稳收入和决定2009年起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基础上,要努力提高全市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的收入。一是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对农村、农民、农业的投入力度,促进农村城镇化、农民现代化、农业产业化,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维护农村居民利益。二是增加城镇居民中低收入者收入。

[1] [2]  下一页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hxswjs.com All Rights Reserved.57365.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