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57365.com -> 论文中心 -> 数学论文 -> 论文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新探

论文作者:本站    论文来源:本站整理    论文栏目:数学论文    收藏本页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茶的今天,教师如何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找到更好的数学教学方法?%A  一、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A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认识钟表”一课,在教学中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用的钟表。讨论如何确定整点、半点、整点刚过和快到整点,使学生感受到亲切、有趣。又如:“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教材中就利用了学生熟悉的人民币,创设了“购物”的生活情境,使学生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认识了人民币。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研究数学的材料、题材,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尽可能地利用生活中的情境和数据编制开放性、实践性练习,以生活化方式呈现数学内容。从生活人手,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A  二、以探究的方式体验数学知识%A  儿童天生就有一种希望自己是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的渴求,孩子们多么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发现。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我设计的教学第一层次是理解面积的概念,首先在多媒体课件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张阿姨油漆两个房间的地板,你能从图中看出哪个房间用的油漆多吗?为什么?借助这一生活情境,学生理解了面积的概念,知道了面积有大小之分。第二层次体会面积单位的意义和作用。第—个房间比第二个房间的面积大,大多少,需要一个衡量标准,引出平方分米这一概念后,组织学生剪出1平方分米的大小的硬纸片,用这1平方分米的大小的硬纸片丈量练习册、椅子面、橡皮、指甲、写字本的方格等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后三者的丈量困难的出现很显然需要产生一个比平方分米小的面单位,此时出现平方厘米真有种急学生所急之感。而后布置了一道别有用心的回家作业,从而将广阔的空间留给了学生。%A  我布置的回家作业是这样的:用1平方分米或1平方厘米的硬纸板丈量家中一块窗玻璃、一扇门、自己睡的床以及客厅的面积。第二天的数学课,我问孩子们昨天有何收获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手一个比一个举得高,“老师我有发现,老师我有发现。”%A  生1:“我在量客厅面积的时候,我发现客厅一块地砖的面积是50平方分米,然后就数出来客厅里共有地砖50块还多半块。半块的面积就是50平方分米除以2,我就知道了我家客厅的面积是2525平方分米。”%A  这位同学多么有创意啊,在实际操作当中,他们居然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创造出一个新的面积单位,这创新源自于学生内在需要,没有任何的一点牵强,多么的可贵。就在我为这两个同学赞赏,还没来得及点评时,同学2已急不可待地叫道:“老师,我这里有更好的发现。”%A  生2:“我是在量我家门的时候发现的,其实知道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只要用尺子量出要量的长方形的长、宽分别是多少分米,再把长和宽乘起来是几,那它的面积就是多少平方分米。我问过我爸爸了,这种方法是可行的。”%A  “同学所说的不就是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吗?就在同学们疑惑的时候,老师适时地提出:“该同学所说的正确吗?”开始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教学。整节课在学生汇报各自的发现、验证各自的发现中度过,让学生在探究及做题相结合的过程中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重点,关注了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A  三、以个性化的方式引导数学学习%A  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应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正如世界上寻不见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A  如: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设计对于中等生和后进生。要求得出一种或几种思路,而优秀生则要求得出多种开放思路。还可让学生自己出题考自己,在出题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孩子的个性。%A  总之,新课改、新教材给教师提出了新挑战,我们每个教师首先要挑战自己的观念,树立新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评价观。%A  四、以活动化的形式尝试数学应用%A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总体目标”中指出:要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A  如;学完多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后,可设计给学校主席台铺地毯的活动方案,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合作,自己量一量长、宽各是多少?求出要铺她毯的面积。学生合作、测量、记录、计算各有分工,在情趣盎然中完成,既巩固了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真正了解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真谛。%A  当今,新课标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每位教师在课堂上怎样实施,教法是多种多样的,模式是五花八门的,还有待于我们广大教育工作深入、大胆地研究与探索。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hxswjs.com All Rights Reserved.57365.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