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分 100分)
一、选择题(第题4分,共24分)
1.(2013,乌鲁木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成放大的像 B.平面镜成缩小的像
C.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D.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2.(20 13,湖南株洲)如图4 -1所示的四幅图片中,其中一幅所反映的光学原理与其他三幅不同的是( )
A.瞄准鱼下方叉鱼 B.放大镜 C.湖中的倒影 D.水碗中的筷子
3.如图4-14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离透镜较远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缩小实像,然后只将蜡烛向透镜逐渐移近,那么( )
A.光屏上出现等大的实像
B.光屏上出现放大的实像
C.光屏上出现缩小的实像
D.透过凸透镜可能会看到放大的像
4.(2013,湖南永州)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
C.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5.(2013,山东潍坊)光的世界变幻莫测、奥妙无穷.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同颜色的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B.雨后彩虹是由于光发生反射形成的
C.海市蜃楼是由于光发生折射形成的
D.日食和月食现象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6.(2013,四川巴中)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置于透镜前30cm处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放大清晰的像,现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 )
A.无法成像 B.呈现正立、放大的像
C.呈现倒立、放大的像 D.呈现倒立、缩小的像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27分)
7.如图4-3所示,为了捉到一条鱼,猩猩用矛拼命地刺向水里却没有成功.这主要是由于光的_______,猩猩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要_______(填“深”或“浅”)一些.
8.(2013,吉林)如图4-4所示,不透明的容器中 有一只铁制玩具青蛙,人的眼睛在S位置时刚好看不到青蛙,这是 __________ 的缘故;向容器中注入适量的水,眼睛就能够看到青蛙了,这是________造成的.
9.图4-5为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的光路图,由此图可知,反射镜是 度,折射角是 度.
10.(2013,苏州泰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距透镜20cm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_ cm.增大蜡烛与透镜的距离,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填 “靠近”或“远离”) 透镜的方向移动 ,应用这一成像特点可制成_____________ .
三、解答题(11、12题各12分,13题10分,14题15分,共49分)
11.在图4-6中作出下列已经给出光线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或折 射光线和光进入玻璃砖和离开玻璃砖后的径迹.
图4-6
12.(2013,四川自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4-7所示.
(1)其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是 .调整后恰好能从光屏上观察到倒立、 (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该成像特点可作为 的原理(填“照相机”或“电影放映机”).
(2)此时,小明拿来一只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只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由此可见,这只眼镜是 (填“凸”或“凹”)透镜,戴这种眼镜人的眼睛的缺陷是 (填“近视”或“远视”).
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各组使用相同焦距的凸透镜进行实验.
(1)小华所在的小组实验操作规范,测量准确,该小组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1 12.00 24.00 倒立,放大,实像
2 16.00 16.00 倒立,等大,实像
3 20.00 13.33 倒立,缩小,实像
4 30.00 10.91 倒立,缩小,实像
请你根据上表信息,求出凸透镜的焦距f= cm
(2)小华所在的小组把蜡烛放在该凸透镜的焦点上,凸透镜固定不动,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 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在光屏上观察到的是
(3)若烛焰、凸透镜、光屏分别放在某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当凸透镜位置不变,烛焰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时,为了在光屏上再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_________ (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适当的距离.
(4)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像距,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均为12.00cm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23.00cm、24.00cm 、26.00cm.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小明做了如下实验:照图4-8那样,让一束光沿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射到直边上,可以看到一部分光线从玻璃砖的直边上折射到空气中,此时折射角__________入射角,另一部分光反射回玻璃砖内.逐渐增大光的入射角,将看到折射光线离法线越来越__________,而且越来越弱,反
射光越来越强.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
使折射角达到90°时,________光线就消失了,只剩下_________光线.
他把这个发现与小刚进行了交流,最后 他们去请教老师,老师告诉他们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折射角变成了90°时的入射角,叫临界角.
他又用水进行了实验,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1)根据小明和小刚的探究,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或“×”).
①当光以任何角度从玻璃射到空气中时都能发生全反射( )
②当光从空气射到水中时,也会发生全反射( )
(2)根据上面小明的探究和已经学过的知识,请你总结一下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章 答案
一、1.D 点拨: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近视眼是用凹透镜矫正,不是用凸透镜矫正.
2.C 点拨:湖中倒影是平静的水面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其他几幅图都是光的折射.
3.D 点拨:烛焰在光屏上成一缩小实像时,蜡 烛在凸透镜的两倍焦距之外.将蜡烛向透镜移动,并同时移动光屏时,有以下几种情形:蜡烛在两倍焦距之外,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蜡烛在两倍焦距的位置上,在光屏上呈现倒立、等大的实像;蜡烛在焦点和两倍焦距间,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蜡烛在焦点内,光屏上不能成像,但 透过凸透镜会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而本题没有移动光屏,即蜡烛移动后,光屏上不会出现烛焰的像.只有将蜡烛移到焦点内,透过凸透镜看到虚像.
4.A 点拨:照相时,被照者应该在镜头的两倍焦距之外,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用放大镜观察地图时,地图应的放大镜的焦点内.
5.C、D 点拨:不同颜色的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相同,都是3×108m/s,则选项A中说法不正确;雨后彩虹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则选项B说法不正确;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日食和月食现象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显然,选项C、D中说法都是正确的.
6.D 点拨:将蜡烛置于透镜前30cm处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放大清晰的像,则此时物距处于1倍、2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2倍焦距;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则物距大于2倍焦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二、7.折射;浅
8.光 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
9.30;46 点拨:题图中已标出入射角为30°,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所以折射角等于90°减去44°.
10.10;靠近;照相机 点拨:光屏上呈现等大的像,表明这时物距等于两倍焦距,则焦距为10cm.从两倍焦距的位置增加蜡烛到透镜间的距离,会因物距大于两倍焦距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位于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故需要把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
三、11.解:如答图4-1所示. 点拨:光从玻璃砖出来的折射光线与 从空气中入射时的入射光线平行.
12.( 1)光屏的高度,使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缩小;照相机
(2)凹;近视 点拨: 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前应首先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保证成像在光屏中心;图中所示位置成实像,根据成像特点,当物距u>像距v时,应该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根据题(2)语言描述可知,这种眼镜使像相对于凸透镜向后移动,应该是凹透镜,凹透镜用来矫正近视眼.
13.(1 )8 (2)大小不变的光斑 (3)靠近 (4)光屏上没有成清晰的像就进行了测量 点拨:光源放在焦点时,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平行射出,显然光屏上出现的圆形光斑和凸透镜口径相同,故而会出现移动光屏时光斑大小不变的现象.
14.大于;远;折射;反射 (1)①× ②× (2)①光线从玻璃或水等射入空气 ②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点拨:在图中补上法线,不难发现,一部分光线从玻璃砖的直边上折射到空气中,此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逐渐增大光的入射角,将看到折射光线离法线越来越远.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折射光线就消失.从实验现象中可以看出,只有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后,而且是光从玻璃或水进入空气才能发生全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