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大学毕业生四处求职的时节,而在招聘市场上,文科生的求职难度系数却远高于理工科学生。对此,14日在南京大学举行的劳动保障理论教学与科研研讨会上,南大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童星教授指出,高校设置专业及招生人数应以社会岗位需求为参照,而不能仅仅考虑学科人才培养。 童星教授指出,由于连年扩招,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不断提高,而在这过程中,文科生就业难的现状更是给众多高校扩招发出了警报。他认为,由于文科教学属于一种通识教育,一般不需要实验室等硬件设备,对学校来说投入比较小,导致高校文科类学生的增长速度要远远高于理工科类学生,无疑大大增加了文科生的就业难度。然而,在一些高校的传统文科专业已经出现就业行情连年滑坡的现象,招生规模仍未见缩小,对此,童教授指出原因之一就是招生、就业、教务部门各自为政,不进行市场需求分析。我们必须改变目前高校专业设置及招生人数仅仅考虑学科人才培养的做法,而应以社会岗位需求为参照。
童教授表示,除了扩招影响外,还与我们目前的高等教育高度同质化有关,四六级英语、计算机等级等资格考试,实际上都是用一个标准来衡量学生,这样的结果就是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知识结构、技能、观念上具有强烈的同质性,自然加剧了毕业生之间竞争,有的同一个班的十多名学生都将简历投向同一个单位!
面对这一系列的困境,童教授认为要解决文科生就业难的问题,就必须在我们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上要创新,一方面文科学生的学习一定不能仅局限于自己专业范围之类,要充分利用学校课程资源,辅修一些计算机、经济、管理、设计、第二外语等方面课程,提高综合素质。这样,文科生将来在就业时适合的岗位会更宽泛。另外就是大学的培养模式要多样化和差异化,缓解目前的高度同质性,这也是解决高校毕业压力的关键。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