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言与文化密切相联,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英汉语言中许多词汇都常带有特定的文化信息,生动地体现语言文化的差异性。本文从词汇文化意义差异性的含义、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几个方面浅析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说明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语言;文化;差异性
语言学家将文化定义为:“文化就是一个人为了让自己的行为被其社会成员所接受而必须知道或相信的任何东西并且按着这些要求去行事。”(goodenough, 1957); “文化是从社会习得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习得一种语言就意味着习得那种语言所关联的文化。”(Hudson,2005)。可见语言与文化密切相联,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语言词汇则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英汉语言中许多词汇都常带有特定的文化信息,此种文化信息在交际中发挥着功能作用,即可称为文化功能。英语和汉语产生、发展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各自独特的文化必然会反映在其词语中,词汇不只仅限于表达表层的所指意义,而是蕴涵着深层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价值取向等文化内涵, 能生动地体现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学习英语时通过对词汇文化意义的了解学习从而对英美等国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审美意识等有所了解,这将有利于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跨文化交际障碍、避免语用失误。
一、英汉词汇文化意义差异的含义
通常英汉词汇意义都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指称意义,这是词汇的原本含义。一般来说,这一部分意思是词语的字面意思,或者说是表层意思,在字典里能找到的解释;二是词汇的文化意义,这是词义的隐含意义,这部分能显示特有的民族文化特色,在字典里找不到这方面的解释。
人类是通过语言来反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但由于人类不同群体所处的环境、历史、政治和经济各不相同,对客观世界的感知结果也不尽相同,许多词汇都带有与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密切相关的内涵意义,由此构成不同语言词汇意义的文化差异。英汉两种语言都有大量对应的词语,其意义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但在文化背景方面,意义有较大差异。这就是英汉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
二、英汉词汇文化意义差异的表现形式
英汉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文化意义部分相同
在英汉两个民族的文化中,对应词语在某些方面会引起不同民族的共同联想,而在其它方面却不会。如:英语rose和汉语的“玫瑰”在中西方文化中有相同的文化内涵,都象征“爱情”,但在英语成语under the rose中,rose的文化意义却是“秘密”、“沉默”;又如: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常将“猫头鹰”与“倒霉、厄运、不吉利”等联系起来,认为它是不吉利之鸟,在这点上,英汉两种语言也有相同的文化内涵,但除此,在英语中owl还有“精明”、“神情严肃的人”等文化意义。汉语中“叔叔”是指父亲的弟弟或比父亲年轻的长辈,在英语文化里面,sister, uncle, aunt, brother,grandpa等词所指的关系是一种有某种血源的亲戚关系,可在汉语文化里面对不同的社会关系也可能会用到这些词,如这样的句子: “孩子不哭,警察叔叔给你讲故事。” ,某个英雄牺牲了,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句子 “……,一路走好,叔叔阿姨来送你。” 在这些句子里的 “叔叔” “阿姨”的文化内涵就不能等同于英语的 “uncle”, “aunt”。
2.文化意义完全不同
同一词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虽然有共同的概念意义,文化意义却完全不同。如英汉词汇里表示颜色的词汇,虽然字面意义相同,然而其联想意义却很不同。如黄色、黑色。在汉文化中,因为黄音同皇,在中国古代黄色被视为尊贵的颜色,“黄榜”(im-perial edict),“黄袍”(imperial yellow robes),“黄袍加身”(take thethrone; seize political power after a coup),黄道吉日(a propitiousdate)都无一不与尊贵荣耀联系在一起。而英语中的黄色表示“胆小,卑鄙,猜忌”的意思,例如He is too yellow to stand up and fight中的yellow不是指他尊贵,而是指软弱。如英语中swan(天鹅)用来指才华横溢的诗人,而在汉文化里天鹅一般代表稀有、高贵、优雅,一般用来形容容貌出众的女子。“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便是形容一个男人对一个远胜过自己的女子的不切实际的追求。
3.文化意义的空缺
由于各自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宗教、审美、文化传统以及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和社会生活的不同,各民族都产生了一些本民族所特有的具有鲜明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们只表达该民族语言所具有的事物和现象,在一种语言里的词很难在另一种语言里找到对应的词或意义。主要有两种空缺情况,一为词汇的空缺。如汉文化所特有的词汇:干妈、干爹、吃醋(表示嫉妒)、洋气、狐狸精、爬灰(……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红楼梦》第7回)、三八红旗手、戴绿帽、走光、母夜叉、七仙女下凡等,这些汉文化所独有的词汇是没有办法在英语里找到对应词汇的,这是一种词汇的空缺。此外还有一种情形是:英汉有对应词,但一种语言的词汇有文化意义,另一种语言的词则没有什么文化意义。例如:英语white elephant与汉语“白象”, white elephant指“使人感到累赘的赠品”,或“招致亏损的财产”,而汉语“白象”则没有什么文化意义; oyster(牡蛎)指沉默寡言的人,而汉语的没有什么特别的文化意义。
4.文化意义基本相同
虽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两种语言的文化意义不同,但英汉两语言群体在对某些事物现象的认识上大同小异。例如: donkey(驴)在英语中象征“愚蠢”、“固执”、“倔强”; 汉语中也有“蠢驴”、“犟驴”等说法。 parrot(鹦鹉)一词,在英语中表示“机械地重复别人的话的人”;汉语中也有“鹦鹉学舌”之说。
三、英汉词汇文化意义差异产生的原因
一个民族特有的物质环境、社会结构、精神信仰往往通过这个民族特有的词汇表现出来。不同民族无一不将其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及其对于世界的认识的独特性反映在民族语言的词汇当中,正是由于这些因素造成英汉词汇意义的差异。具体说来,影响英汉词汇意义差异的文化因素主要有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文学艺术传统三个方面。
1.自然环境的不同由于生活地理位置不同,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主观感受不尽相同,反映在语言上,就造成了文化意义上的差异。比如“东风”二字对生活在中国文化环境中的人来说,给人的感觉是“温暖、美好、春天”。英国地处西半球大西洋东岸,是北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夏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人们常常用“美好”、“可爱”、“温和”来形容它。因此莎士比亚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诗中把爱人比作夏天,“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more lovely andmore temperate.”而汉语里夏天则是与酷暑炎热联系在一起的。再说英国耕种主要是靠马,因此有许多与马有关的词汇,如a dark horse(黑马-出人意料的获胜者)、change horses换班)、back thewrong horse(下错赌注);而中国主要靠牛,因此很多跟牛有关的词汇:牛劲、牛脾气、牛角尖等。
2.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
生产生活也是词汇文化意义的一个重要来源。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反映在词汇方面便折射出不同的文化韵味。比如,在中国的传统农业社会中,人们用牛犁地,因此牛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和牛有关的词语也就比较多。像“体壮如牛”、“多如牛毛”、“汗牛充栋”等等。而在英语传统的社会中,马在人们的生活中地位较为重要,和“马”有关的词语也很多,如as strong as a horse,eat like a horse,work like a horse等等。
另外,许多日常事物或现象由于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也会产生一些文化意义。如在英语社会中,颜色词blue含有沮丧的、猥亵的、忧郁的意思,像feel blue (闷闷不乐),make the air blue(说下流话)等。而汉语中,蓝色使人想起天空、海洋,给人以辽阔、宽广、公正之感,所以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老百姓称廉洁公正的官员为“青天”。最后,生活中常见的有些动植物因不同的联想也会产生不同的文化意义。例如,英语中人们认为鸡“胆小懦弱”,而汉语中认为老鼠是这样的。在汉语文化中“松树”的联想意义是“长寿”,而英语中,“松树”却无此义。
3.文学艺术传统的不同
英语社会和汉语社会都有源远流长的文学艺术传统。这些传统积累沉淀下来,赋予语言词汇形态各异,色彩纷呈的文化意义。比如,在汉文化里提到“林黛玉”,就会有一个美丽哀怨、多愁善感的知性女子形象会立刻浮现于脑海;而对《红楼梦》无所知的西方人来说,便是很难理解这其中的文化意义,再如汉语中“松树”给人的意象是“挺拔、坚韧”,如陈毅有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而英语中却说as strong as an oak(像橡树一样坚韧)。在《圣经》中的人物如Cain(该隐)在西方文化是“叛乱,内讧”的代名词。而一些对《圣经》和基督教知识缺乏了解的中国人他们当然更无法理解其内在的文化意义了。
四、结论
英汉词汇文化意义差异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些差异反映了英汉民族各自独特的地理环境、社会历史、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等深层的东西。了解并掌握这些差异,无论对英汉语言学习者来说还是英汉语言工作者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通晓这两种语言词汇意义方面的文化差异,才能从更深层次上理解和运用这两种语言,才能正确地、成功地进行交际交流,才能丰富语言文化知识和提高社会文化语用能力,从而能够真正地从本质上掌握这两种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