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57365.com -> 论文中心 -> 生物论文 -> 论文内容

主动探究学习与凸显重要概念传递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论文作者:本站    论文来源:本站整理    论文栏目:生物论文    收藏本页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2年版)》已经于2012年1月由教育部颁布,新版的课程标准是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历经8年修订完成的。2012年版生物学课程标准的颁布是我国生物学课程发展和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本文介绍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变化,以期为生物学教师了解新的《标准》及其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提供一些基本素材和建议。
    一、课程标准修订工作遵循既定的方向和思路
    1.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
    修订组在项目启动之初就确定了项目工作的指导思想,用以指导修订工作的开展。这些指导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和课程改革理念,注意以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为基础,强调全面提高全体初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坚持“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方向。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本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课程要在传授生物学知识的同时,渗透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坚持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主要精神;巩固此次课程改革中已经取得的成果,坚持《标准(实验稿)》中既定的并已经被教学实践检验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框架和教学策略。
    (4)依据《教育规划纲要》中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的要求,力求重点突出,并适当降低教学要求,使教学内容和要求与学生的认知能力相吻合,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
    (5)课程内容和目标要体现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力图更好地反映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此外,还要有针对性地吸纳我国和国际上生物学教育研究的成果,引领我国生物学教育工作者走向国际生物学课程改革前沿。
    2.修订工作的基本思路
    修订后的生物学课程标准要在课程宗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框架及学生学习方式等重大方向、思路和框架等方面保持稳定,不作颠覆性的改变,以巩固生物学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果;修订工作中要充分执行基于研究和证据的课程决策程序,以确保修订稿的高质量;提高课程标准内容和图文描述的科学性、准确性及可行性;基于大范围调查的结果和项目组的研究成果来强化课程性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等内容;内容标准中要具体描述适合7~9年级学生学习和理解的生物学重要概念,以加强课程标准对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引领作用。
    二、新版课程标准的变化及其对教学工作的影响
    新版课程标准中的变化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对“课程性质”的补充和完善、对50个生物学重要概念的描述以及新增加的关于概念教学的建议。这些变化,将对我国生物学教育发展和课堂教学产生重大和直接的影响。
    1.标准清晰地阐述了生物学教育的本质和任务
    多年来,我国生物学课程文件中对课程性质的描述仅仅说明了什么是生物学,并没有说明生物学的学科本质特征及其与生物学课程的关系,也没有关于生物学课程本质、教学特征及课程价值和属性的描述。此次修订较好地完成了对课程性质的补充和修改工作,为我国今后生物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指向性的依据。
    在对课程性质的描述中,新版标准在关于什么是生物学以及生物学发展变化等内容的基础上,又指出:“生物科学有着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它不仅是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生物科学的发展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这些是生物学课程性质的重要决定因素。”这样的描述,强调了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作为理科的属性,而这样的认识则是影响此次生物学课程改革的关键。接下来的描述指出生物学包括“科学工作过程”和作为“科学工作结果”的2个部分,强调两者同样重要,为“科学探究”进入并占有在生物学课程中“贯穿始终”的地位提供学科本质上的支撑。最后的文字所描述的科学家工作的模式是要为合作学习和主动学习策略的提出做好铺垫。这样的描述也为课程理念课程目标中三维目标的提出留下伏笔。
    “课程性质”的描述突出了生物学课程的理科属性和主动学习的要求,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它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与生物学的理科属性相呼应,课程性质首先强调了其科学的属性,并从知识、观念和技能3个维度描述了课程的任务和体现理科课程特点的教学途径。
    “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一段的论述说明了实现课程任务的课堂途径,鲜明地阐述了以探究为特点的主动学习的价值和地位。
    课程性质中还概括性地描述了课程的宗旨、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价值及其必修课的属性,指出:“学习生物学课程是每个未来公民不可或缺的教育经历,其学习成果是公民素养的基本组成。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学科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新版的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的认定、课程价值判断方面,在展示对生物学课程的认识和理解、反映生物学教育研究进展方面都有了新的提高。课程性质的表述在《标准》中虽然文字不多,但却是我国中学生物学课程进步的重要标志。
    2.内容标准的修订凸显重要概念的传递
    我国以往的理科课程文件中习惯于用术语来表达对教学内容和范围的要求,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在《标准(实验稿)》中,使用了一系列行为动词来表述具体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如“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课程标准中“行为动词+术语”的表述方式,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内容标准,检验教学效果。然而,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当初中和高中内容标准中都出现了“遗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内容、也都是在理解水平上达成教学要求时,教师应该如何把握不同年级的教学深度呢?
    为解决这个问题,从2006年起,修订组的核心成员就开始对“生物学概念教学”及“中学生物学课程重要概念的筛选和表述”等课题进行研究。经过5年的工作,在这些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的同时,修订组成员已经在历时4年的不同形式的教师教育活动中展开了概念教学的研修活动,为相关要求进入课程标准进行教师层面的准备。此次修订工作一开始,项目组就统一了认识并围绕“凸显和传递重要概念”展开工作。经过努力,这一任务如期完成。在新版的标准中,既保留了教师们已经习惯的“行为动词+术语”的表述方式,如:“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又有以命题或内涵表述概念的陈述方式。例如: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与死亡等阶段。
    ·绿色植物能利用太阳能(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
    ·在生物体内,细胞能通过分解糖类等获得能量,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在内容标准的10个主题中筛选并呈现了50个生物学重要概念,并以概念内涵或命题的方式具体描述。这样的变化将对教学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1)国际比较和实证研究保证“重要概念”适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在选择初中生物学课程重要概念时,研究人员比较研究了将近30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科学课程标准中生物学的部分,选出了适合7~9年级学生学习的重要概念,再根据我国初中课程标准的10个主题和要求,初步确定具体的概念及其描述方式(难度控制);经过教师、研究人员的讨论后,将选定的重要概念用于教学实践和学生评测。这样的筛选过程保证了修订稿中提出的“重要概念”适合7~9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具有较好的适切性。
    (2)“凸显重要概念”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重点。2012版的标准中具体陈述的50个重要概念是原有内容标准中已有的教学要求,不是新增加的内容。筛选出这些概念作为重要概念将有助于教师备课和教学中提纲挈领、把握内容的重点,将有限的教学课时和教学资源用于重要知识的教学之中。
    (3)采用概念内涵的方式来描述重要概念,防止教学中不必要的“拔高”。新版的标准中50个重要概念都采用了命题或内涵陈述的方式来描述相应概念在初中阶段的教学要求,例如:“绿色植物能利用太阳能(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这样的描述比仅仅用“光合作用”的描述更清晰地指出了初中阶段的教学水平、范围和难度控制等要求,有助于教师区别于高中在“光合作用”教学要求上的不同,既可以防止初中阶段不必要的“拔高”,也有利于教师监控教学要求不到位的情况出现,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4)重要概念的发展需要循序渐进地实现。已经有研究表明,学生对重要概念的接受和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需要时间、一定的过程和经历来建立和发展一些重要的科学概念。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的这一变化就是相关研究结果的直接应用,也体现了在基础教育各个学段对重要概念采取循序渐进、连贯一致、螺旋式发展的设计思路,将有利于课程中知识维度目标的实现。
    (5)强调重要概念的教学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在维持原有课程内容框架和容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新版课程标准中采用“凸显生物学重要概念”的方式,将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新的标准精选50个重要概念作为学生学习的要点和构建生物学知识框架的基础,这就意味着学生在7年级和8年级2个学年中,平均每3周的生物学授课中学习2个生物学概念。教师围绕重要概念来开展教学,既可以突出重点,又可以降低对次要内容的过多要求,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
    三、教学建议强调探究教学与重要概念传递的“对接”
    在过去10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中,生物学课堂教学在实现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学习方式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教学改革的前进中,一些教师也在使探究教学成为有效教学方式、全面实现包括知识目标在内的教学目标方面遇到挑战和困惑。当概念教学的要求提出后,有的教师又猜测是否要用概念教学否定探究教学。针对这些问题,新增加的教学建议中增加了“关注重要概念的学习”的建议。
    “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包括了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及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在概念教学的建议中首先强调了概念在生物学知识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强调其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说明了课程标准中为什么使用两种概念表述的方式后,又指出:“围绕着生物学重要概念来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迁移生物学课程标准应用……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围绕重要概念展开,精选恰当的教学活动内容,其教学方式可以是讲授、演示、实验、资料分析、讨论等,以促成学生对重要概念的建立、理解和应用。”这对教师理解知识教学与教学策略选择之间的关系具有引导作用。
    概念教学的建议增加后,就包括了落实课程目标的建议、探究教学建议、概念教学建议、实验教学建议及科学·技术·社会关系的教育建议等内容,更加全面地介绍了实现课程理念和课程要求的途径和策略,对教师理解教学任务、设计活动、实施教学计划给予了必要的提示和指引。课程标准中倡导科学探究不是仅仅追求其形式,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探究的概念和生物学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在教学中要实现主动探究和重要概念传递的“对接”,落实课程要求和教学目标。新版本的课程标准颁布后,科学探究不仅在教学形式上“很好看”,而且要在实现教学目标上“很有用”,要做到这一点,探究教学从设计教案到课堂活动都需要和概念教学“对接”后前行。
    四、结语
    2012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在原有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框架的基础上实现一次重要的改进和提升,在凸显生物学重要概念方面有了实质性的进步,为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奠定了课程层面的基石,为生物学教学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提示。新版的标准清晰地展示了理科课程“强调主动探究学习”和“凸显重要概念传递”的教学要求,高度关注探究学习与学生对概念的构建和理解的整合、“对接”,为教师把握教学重点和要求、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有助于将我国生物学教育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hxswjs.com All Rights Reserved.57365.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