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57365.com -> 论文中心 -> 行政论文 -> 管理科学论文 -> 论文内容

中国独生子女研究:回顾与前瞻_管理科学论文

论文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不详    论文栏目:管理科学论文    收藏本页
  20世纪70年代末,在中国这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发生了两件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一是改革开放,二是人口控制。20多年过去了,改革开放已使整个中国社会的面貌焕然一新,而人口控制也有效地降低了中国人口的增长率,减缓了人口急剧膨胀的速度。正是在这样两种背景中,产生和成长起来了一代新人——独生子女。这一代特定人口的成长、发展以及一切与他们有关的现象和问题也一直为整个中国社会所关注。当一代独生子女逐渐成长为21世纪中国社会的新公民时,回顾我国独生子女研究所走过的道路,分析这一领域中的研究状况,探讨与这一代人的成长有关的新的问题,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研究的基本状况
  据笔者初步统计,从1980年到2001年的22年中,国内各种学术刊物上共发表了有关独生子女问题的论文305篇,(注:1980年至1993年的文献系根据《全国报刊资料索引》、《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查找,1994年至2001年的文献系根据《中国学术期刊网社科文献专题题录》查找。医学方面的论文以及非学术刊物上发表的通俗文章未计算在内。)这些论文涉及到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人口学、体育科学等多个不同的学科。具体情况如下表:
    表1 独生子女研究文献的学科分布  
       篇数N  百分比%  累计百分比%
1—心理学   83     27.2      27.2
2—教育学   126   41.3      68.5
3—社会学   48     15.7      83.9
4—人口学   18     5.9     89.8
5—体育学   14     4.6     94.4
6—其他    16     5.2     100.0
合计       305   100.0

  
  从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在研究主题上,独生子女的心理和教育一直是这一领域中最重要的论题,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最多。全部论文中的2/3都来源于这两个学科,特别是教育学方面的论文更是超过了40%。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除了独生子女心理和教育问题本身引人关注外,研究者中多为教育学科和教育部门人员也是其重要的背景。
  全部论文的时间分布情况见表2和图1:
  从表2和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数量上,22年来的独生子女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1980年到1988年为第一个阶段。这一阶段所发表的论文数占全部论文数的21%,平均每年发表论文为7.1篇;从1989年到1996年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所发表的论文数占全部论文数的30%,平均每年发表论文11.5篇,比第一阶段增加了1/2,可以说是缓慢增加的阶段;从1997年到2001年为第三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所发表论文数占全部论文数的49%,平均每年发表论文29.8篇,比第一阶段的4倍还多,是独生子女研究成果急剧增加的阶段。
    表2 不同年份所发表的论文数  
     篇数  百分比%  累计百分比%
1980年   5   1.6      1.6
1981年   11    3.6      5.2
1982年   6   2.0      7.2
1983年   8   2.6      9.8
1984年   8   2.6      12.5
1985年   7   2.3      14.8
1986年   8   2.6      17.4
1987年   5   1.6      19.0
1988年   6   2.0      21.0
1989年   10    3.3      24.3
1990年   8   2.6      26.9
1991年   10    3.3      30.2
1992年   10    3.3      33.4
1993年   13    4.3      37.7
1994年   13    4.3      42.0
1995年   14    4.6      46.6
1996年   14    4.6      51.1
1997年   19    6.2      57.4
1998年   32    10.5       67.9
1999年   22    7.2      75.1
2000年   43    14.1       89.2
2001年   33    10.8       100.0
合计    305  100.0

  
  附图
    图1 不同年代发表的论文分布情况
  通过将不同年份各个学科的论文进行交互统计,我们发现,第一阶段的论文表现出这样一个特点,即心理学与教育学方面的论文占了绝大部分,除了1985年以外,每年这两方面的论文数都在75%以上。它表明当独生子女刚刚出现在我国社会中时,人们关注的中心主要是他们的心理和教育问题。第二阶段论文分布的一个突出变化是社会学方面的论文有所增加,每年的论文数都在30%左右。而心理与教育方面的论文数相应地有所减少,每年约占50%~70%。第三个阶段论文分布的突出特征则是论文所涉及的学科范围最为广泛,特别是出现了一批从体育科学的角度研究独生子女问题的论文,以及一批主要涉及独生子女消费和对独生子女研究状况进行评述的文章。
    研究的主要问题及其结论
  1.独生子女是不是“问题儿童”。
  “问题儿童”的探讨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这既与我国独生子女在70年代末产生有关,也与国外独生子女研究的状况有关。早期研究虽然没有直接指出独生子女是问题儿童,但研究所得到的却主要是负面的结论。这些研究指出,独生子女在行为方面问题多,缺点严重。“表现在挑食、挑衣、不尊敬长辈、不爱惜用品、玩具、爱发脾气、无理取闹、比较自私、不懂关心别人、胆小、生活上自理能力差等等。”(注:上海幼儿教育研究室:《四岁至六岁独生子女的行为特点与品德教育调查》,转引自苏颂兴《上海独生子女的社会适应问题》,《学术季刊》1997年第2期;高志方:《独生子女的早期教育问题》,《教育研究》1981年第6期。)“独生子女中有任性、胆小、挑食、挑穿等不良性格和行为习惯的比例均高于双子女和多子女。”(注:肖福兰等:《关于小学独生子女教育情况的调查》,《人口与经济》1982年1期。)“总的来说,独生子女显得比较娇气、任性、劳动观念差”,且“独生子比独生女问题多,年龄小的比年龄大的问题多。”(注:陈科文:《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行为特点和家庭教育的比较研究》,《社会调查与研究》1985年第6期。)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光明日报》于1986年发起为时半年之久的全国性的独生子女教育大讨论,作为这场讨论的最后总结,专家指出目前独生子女教育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营养过剩,造成发育不良;二是智力投资过剩,品德教育不足。
  2.独生子女的个性特征如何。
  与上述“问题儿童”的探讨密切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独生子女的个性特征(也有的称为个性品质、心理特征、行为特征等等)究竟如何。这方面的研究数量较多,且各自所得的结论也比较接近。
  吉林大学人口所与美国学者合作,采用根据儿童心理特征编制的、包含31种品德特征的量表,于1987年对吉林长春市1465名小学生及其家长、教师进行调查。其研究结果表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家庭背景和心理与行为表现方面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独生子女甚至比非独生子女表现得更不自私、更愿意同情和帮助他人,但独生子女表现得比较娇气和依赖性较强。”(注:刘云德等:《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比较研究调查报告》,《人口学刊》1988年第3期。)
  浙江医科大学人口所参照同一份量表,于1991年对杭州市区500名小学高年级学生及其家长和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个性心理特征无显著差异;而且他们的表现与是否独生子女无关。”(注:浙江医科大学人口所独生子女课题组:《关于独生子女健康、学习和生活状况的调查》,《人口学刊》1992年第6期。)
  基于同样的个性量表,中美学者于1990年在北京、安徽、湖南、甘肃四省市对4000名小学生及其同学、家长、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是否独生子女与其个性特征和行为表现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这一结论只在其中三个省市成立,在甘肃省则不成立。(注:范丹尼、鲍斯顿:《中国独生子女在德、智、体方面的表现》,载范丹尼主编《中国独生子女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风笑天利用1988年、1996年和1998年三个不同时期、不同范围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从总体上看,两类青少年之间在性格特征上相似性多于相异性。不同调查中最为一致的结果是:“懒惰”是独生子女青少年在性格及行为特征方面明显不及非独生子女的弱点。它揭示出独生子女青少年在性格及行为特征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值得家长、学校和社会引起注意。(注:风笑天:《独生子女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及其结果》,《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
  3.独生子女具有什么样的人格特点。
  人格是涉及独生子女教育和发展的更为专门的心理学研究领域,这一方面的研究主要由心理学者和教育学者在进行,较重要的研究结果有以下几项: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采用人格需要量表、自我接纳量表、学习需要量表、道德自我评价量表和兴趣爱好量表等工具,于1996年10月在全国12个城市调查了3284名独生子女中小学生及其他们的家长,对独生子女的人格状况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发现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状况表现出五大优点和四大缺陷。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是:独生子女有较强的亲和需要、持久需要和扶助需要;大部分独生子女能很好地接纳自己;独生子女的社会道德素质好;独生子女的学习需要中,报答需要和自我提高需要较强烈;独生子女兴趣爱好广泛;但同时,人格需要中,较多的独生子女有不同程度的攻击性需要,较多的独生子女成就需要较低,少部分儿童有较强烈的谦卑需要;少部门独生子女在自我接纳方面存在一定障碍;在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hxswjs.com All Rights Reserved.57365.com 版权所有  
 
点击进入首页
X
在线客服
留言
留言
留言
留言
公务员之家在线客服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