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57365.com -> 论文中心 -> 行政论文 -> 管理科学论文 -> 基本理论论文 -> 论文内容

浅谈儿童的自我成长

论文作者:本站    论文来源:本站整理    论文栏目:基本理论论文    收藏本页

摘要儿童期是一个丰富多彩,蕴藏着巨大力量的重要生命阶段,儿童有自我成长的能力,如果我们能读懂孩子的每个细节动作,并施以适当的爱与教育,他们会还于我们一个奇迹。让我们相信儿童,让他们成为自己。   自我成长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经过了一个由萌芽,


摘要儿童期是一个丰富多彩,蕴藏着巨大力量的重要生命阶段,儿童有自我成长的能力,如果我们能读懂孩子的每个细节动作,并施以适当的爱与教育,他们会还于我们一个奇迹。让我们相信儿童,让他们成为自己。
  自我成长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经过了一个由萌芽,发生和发展的复杂过程。是指像植物一样自然地生长,同时发挥着人的自我认识,主动地去感知真实环境下所带给人的体验和反思。儿童不仅有自己的主体能动性,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自我意识的萌芽,这是自我的一次质变。从把自己作为一个客体逐渐转化为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来认识。我们在呼吁着尊重儿童,给儿童自由的权利的同时,也要相信儿童有自我成长的能力。
  1 儿童是主动地学习者
  在1988年3月14日,伯科在《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中,引用了佛罗里达州普兰特市草莓节上帕克关于真爱草莓的一番话。“你不希望他它们长虫,如果体内真的长虫了,当然就必须喷洒霉菌剂。这对任何草莓都会有效……但是,每颗草莓都有自己的责任。它是独立的,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那味道、那颗粒大小、那颜色……种植的农人所能做的,只是尽量在一旁帮忙,给它一点碳酸钾、一点镁和一点水。”①我们常常盲目追求价值和知识的传递,而对儿童的心理发展的自然规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儿童都有“有吸收力的心理”。在外在的环境中,儿童能主动地吸收养分。诚然,儿童在身体上只是一个不能独立行走的孩子,需要成人给予他支持,但这不意味着成人要依照自己的想法,把孩子的成长作为自己的一个任务来完成。恣意孤行为儿童规划路线,每个儿童都像一颗初生新鲜的草莓,每颗草莓都有自己独特的体验世界的方式。
  对于植物来说,它的生长环境是空气、水、土壤和阳光等。对于一个更复杂的有机体——儿童来说,就需要有更多的环境因素了。我们身边的环境很多都是适合成人的,这就需要我们按照儿童的生长需要的环境来准备和筹建,对周围的一部分环境加以改造,使儿童在这种“有准备的环境”里,获得更多、更有效的经验。
  这种“有准备的环境”的基本特征是“自由”,出于这种自由环境中的儿童能够自主地选择自己需要的材料、自由地探索自己感兴趣的未知领域,吸收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学到自己的知识。当然,自由不等同于完全的放任自流,儿童想做什么就毫无限制地去做。自由是一种有秩序的生活环境,自由让儿童有组织的工作,正如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假如没有组织的“工作”,自由是无用的,仅仅任儿童的“自由”而没有工作的组织就成为浪费。正像一个新生儿,如果不加抚养,任其自由,他就会死于饥饿,但是如果不能是儿童自由地运用他的机能,没有充分发挥他因积极活动而产生的经历,那种组织也会是无效的。②
  2 儿童是自己的教育者
  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首先我们要了解儿童,尊重每个儿童的个体差异,给孩子最大限度的健康成长。夸美纽斯、伊拉斯谟、卢梭等大教育家都认为儿童有其独自特有的想法和情感,如果用我们的想法、情感代替他们,那就是最愚蠢的事情。也就铸造了所谓的“反季节儿童”,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天性是要按自己的目标去探索和接触环境,这也是儿童与成人学习的最大差别,因为儿童是按内在的需要去学习和探索的,而成人则是使用符号的和语言的操作组织信息以解决问题。③正因为儿童与成人的学习方式是不同的,我们的儿童教育更要注重儿童是一个是独立的、自然生长的个体,如果用成人方式去教育,那就违背了儿童的发展的自然规律。正如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也证实了儿童的成长有其自己的成长表,他们知道自己的需要,饿的时候就哭,舒服的时候就笑,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怎样做,如果我们打乱了他们的节律,只能引起儿童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来反抗。杜威的“教育无目的”理论认为:教育目的只存在于“教育过程以内”存在有“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主张儿童的本能、冲动、兴趣所决定的具体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的目的;将社会、政治需要所决定的教育总目的看作是“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并指斥其为一种外在的、虚构的目的表现。④杜威(下转第237页)(上接第233页)所主张教育的内在目的而反对教育的外在目的,是以儿童本身的生理、心理、年龄特征、生长需要等为内在的目的,以儿童为出发点。反对教育以外的任何家长,教育者以教育为理由而恣意强加与儿童的一切外在的目的。当然儿童像一只雏鹰,虽然他拥有了一切的能力。如果失去了成人的教育,他便不知自己能高翔天空。我们都依着他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与精神的本质来教育。教育是从儿童而来,以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生长规律来作为标准和依据。我们要遵循着这些标准和依据,尊重儿童、研究儿童、学习儿童。
  3 成长的课本是自然
  怎样才能让儿童整体得到发展?关于这个问题有着不同的回答,不同的观念与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活教育”理论认为: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根据儿童生理心理发展情况,按时令季节和幼儿实际生活的情况制定计划。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大自然的伟大与奇妙是儿童所追寻的最好教材,如千变万化的云彩,五颜六色的花草树木,千奇百怪的虫鱼禽兽,变化莫测的风霜雨雪,日夜变换的日月星辰等等。这些都是儿童知识的宝藏。
  每个儿童都是小小的思想家和探索家,儿童远比我们有好奇心,求知欲,甚至对一切是那么的率真和有勇气。在原初、本真、自然现实生活情境中,以儿童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自由的教育,这样儿童就能自由地主动探索、钻研、观察和表达。经验对儿童的价值如同对成人的价值一样,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会过高——帕克赫斯特。“关于学习能否加速儿童认知发展的问题,其关键在于学习活动所指者是成人教导下儿童被动地学习知识,还是儿童在其生活情境中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我认为,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增加儿童的知识,而是设置充满智慧刺激的环境,让儿童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⑤我们通过培养儿童对大自然的探索和专研的兴趣和好奇心来养成科学兴趣,而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给他们科学知识。
  儿童的学习是一个连续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有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我们要相信儿童,给他们一个自我实现的机会,让他们跟从内在教师的引领,积极主动的学习吧。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hxswjs.com All Rights Reserved.57365.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