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您当前的位置:57365.com -> 教学教案 -> 语文教案 -> 初二语文教案 -> 教案内容
  • [ 收藏本页教案 ]
  • 想和做-教学教案

    教案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不详   教案栏目:初二语文教案    收藏本页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中心论点的提出。
    2 理解本文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3.学习编写阅读提纲。
    4.引导学生认识“想”和“做”的辩证关系。
    重点难点
    1.重点:
    (l)理解本文中心论点的提出。
    (2)学习编写阅读提纲。
    2.难点:理解本文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滔滔不绝: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形容话很多,连续不断。
    埋头苦干:专心致志,刻苦工作。
    投机取巧:指用不正当的手段谋求个人的私利。也指想不付出艰
    苦的劳动,而靠小聪明来取得成功。
    劳而无功:白费力气,却没有功效。
    2.阅读课文,编写阅读提纲。
    二、导入
    1.作者简介。
    (想和做)选自(胡绳全书)。作者胡绳,江苏省苏州市人,笔名蒲韧,中国当代哲学家、历史学家。早年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6 年在上海参加爱国救亡运动,40年代担任(读书月报)主编,解放后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历史学会会长、孙中山研究学会会长等职。胡绳早年从事哲学的普及工作,曾发表哲学通俗读物(新哲学的人生观)等,以后一直从事哲学、历史、文化思想方面的研究。主要著作有(思想方法)(理性与自由)(怎样搞通思想方法)(二千年间》等。
    2.解题。
    这是一篇论说思想修养方面的小短文。标题(想和做)是一个并列
    短语,提出了人类活动中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启发读者去思考两者之
    间的关系。文章围绕着想和做的辩证统一关系展开议论,说明了两者
    如何有机结合的道理。
    三、正课
    1.速读课文,讨论编写阅读提纲。
    2.讨论并归纳:
    第一部分(l~5段):概述两种人的表现,阐明中心论点。
    第一层(l~2段):概述两种人的表现,一种是“只会空想,不会做一种是“只顾做事,不动脑筋”。
    第二层(3~4段):对这两种人进行评价。对“空想”的人,说他们是“空想家”;对“死做”的人,说他们是“跟牛马一样”。
    第三层(5段):总结上文,提出中心论点“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第二部分(6~7段):分析想和做的辩证关系;阐述怎样把它们结合起来。
    第三部分(8段):联系学校生活实际进一步论述。
    第四部分(9段):总结全文。强调开动脑筋的重要性,深化中心论点。
    2提问:本文的标题“想和做’清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标题是一个并列短语,提出了人类活动中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启发读者去思考两者的关系。
    3.提问:“只会空想,不会做事”的人有什么具体表现?试举例说明。
    讨论并归纳:他们凭空想了许多念头,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没认真做过一件事。“空想”和“空话’狱是他们的特点。(举例略)
    4.提问:“只顾做事,不动脑筋”的人有什么具体表现?试举例证明。
    讨论并归纳:“做他们一向做惯的或者别人要他们做的事”“做事的方法只是根据自己的习惯,或者别人的命令,或一般人的通例”,不考虑做事的方法、目的,“死做”就是他们的特点。(举例略)
    5.提问:人们对这两种人是怎样评价的?
    讨论并归纳:我们瞧不起“空想家”,可是往往赞美后一种人,说他们“埋头苦干”。
    6.提问:作者认为这样评价正确吗?
    讨论并归纳:不正确。作者认为后者并不值得赞美。
    7.提问:不值得赞美的理由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分析的?
    讨论并归纳:作者先用了一个比喻,把拉磨的牛与其相比,形象地指出“死做”者和拉磨的牛一样不动脑筋,不会考虑做事的目的、过程和方法。接着作者又分析了人与牛马的区别在于“人在劳动中不断地动脑筋,想办法”,能够“~面做,一面想”所以“文化能够不断进步。”最后,用一个假设,如果“死做”人类就不会进步,“只能像几万年以前的人类一样,过着最原始最简单的生活”,进一步证明“死做”不值得赞美。
    8.提问:为什么说“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讨论并归纳:因为无论做什么事情,“空想”和“死做”都不会进步。
    9.提问:文章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
    讨论并归纳:文章针对一般人在生活中常会遇到的两个现象,概述“空想”和“死做”两种人的表现,对人们的错误认识进行评价进一步阐明了理由,最后提出了中心论点。
    四、小结
    这三篇课文中心论点的提出各有特色。(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
    斗业绩和基本经验)是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提出中心论点。(谈骨气)则是开篇点题,提出中心论点。(想和做)是先概述“空想”和“死做”两种人的表现,对这两种人进行评价后提出中心论点。
    五、作业。
    l,完成课后练习一、三、四。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在下列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关联词语。
    玉.我们青年人____要空谈____要实行。
    2.他们做事的方法____根据自己的习惯,____依从别人的命令。
    3.____只是埋头苦读,不动脑筋想一想,那____得不到进步。
    4.____做什么事情,“空想”和“死做”____不会进步。
    (二)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因为客观条件的原因,他没能上大学。
    B.经常锻炼身体可以预防不感冒。
    C,谁也不能否认中国的改革开放没有取得辉煌成就。
    D.优越的条件,使我产生了依赖心理。
    第二课时
    一、预习
    阅读课文,找出文章的论据。
    二、导人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课文的第一部分,中心论点的提出“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这节课我们再进一步研究想和做怎样才能联结起来。
    三、正课
    1.提问:第6段开头一句的问句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设问,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2.提问:想和做怎样才能联结起来呢?
    讨论并归纳:“从实际出发”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3.提问:怎样才能够接近实际?
    讨论并归纳:要观察,还得行动。
    4.提问:文章怎样列举生活中学游泳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先从正面讲,学游泳要经过“观察——试验——学会”三个阶段;再从反面假设如果只是“呆看——空想——不会”。从正反两方面列举学游泳的例子,证明既要“观察”又要“行动”才能成功,也就是说“想”和“做”要紧密联结起来。
    5.提问:想和做要怎样紧密地联结起来?
    讨论并归纳:一面做,一面想。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之间是辩证的统一。
    6.提问:联系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实际,有些同学学语文只读不想,学数学只记不想结果如何?毛病在哪里?
    讨论并归纳:结果是不理解,不会算,毛病出在“死做”。想和做脱节。
    7.提问:有些同学能想出些省力的有效的方法来记忆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会动脑筋,想办法,想和做紧密联接起来。
    8.提问:试举一些自己或身边同学“巧学”的例子。
    讨论并归纳:例子略。
    9.提问:课外活动如果光凭一腔热情,埋头苦干结果如何,毛病出在哪里?
    讨论并归纳:结果是劳而无功,毛病出在“死做”。想和做脱节。
    10.提问:试举一些在课外活动中想和做紧密结合的例子。
    讨论并归纳:例子略。
    这一部分举了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加以分析,进一步强调了想和做要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道理。
    11.提问: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起总结全文的作用,强调开动脑筋的重要性,深化中心。
    12.提问:课文中还有没有类似总结性的语句或段落?
    讨论并归纳:
    (1)第5段总结上文“一事不做,凭空设想”就是“空想”。“不动脑筋,埋头苦干”就是“死做”指出“空想”和“死做”危害性,提出中心论点。
    (2)第7段总结第6段内容,分析想和做的辩证关系,阐述二者怎样联结在一起。
    13.提问:为了论证严密,课文中还有一些词语或句子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你能找出来吗?

    讨论并归纳:
    (1)第3段“我们瞧不起前一种人,说他们是‘空想家”’承前第1段,对“只会空想,不会做事”的人进行评价。
    (2)第4段“这种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简直是——说得不客气一点——跟牛马一样”承前第2段,对“只顾做事,不动脑筋”的人进行评价。
    (3)第5段的最后一句与第6段的第一句相承接。
    四、小结
    本文针对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慨述了“空想”和“死做”两种现象的具体表现加以评价,提出了“想和做要紧密结合”的中心论点,接着进一步论述怎样才能把想和做紧密联结,联系学校学生的学习生活进一步论证,最后总结全文,强调开动脑筋的重要性,深化中心。文章思路缤密,举例充分,论证有力,有很强的说服力。
    五、板书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怎样才能够接近实际?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hxswjs.com All Rights Reserved.57365.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