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您当前的位置:57365.com -> 教学教案 -> 其他教案 -> 信息技术教案 -> 教案内容
  • [ 收藏本页教案 ]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探析

    教案作者:不详   教案来源:教案中心   教案栏目:信息技术教案    收藏本页

      关键词:中小学  信息技术  任务驱动  探析

      教育部200011月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笔者认为这一主要任务在实际教学应用过程中可以理解为:知识及技能的教学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现在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也基本以从完成提出的某一“任务”着手,通过讲解或操作实践使学生完成“任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一、什么是“任务”和“任务驱动”

    1、“任务”,按一般的定义就是需要通过某种活动完成某件事情。二在信息技术课中,“任务”指的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完成的一些事情。例如,任务可以是一篇文章、一张表格,也可以是一个调查报告、一个信息展示作品等。

    一般来说,“任务”具有真实性、整体性、开放性、可操作性和适应性的特点。(1)所谓真实性,就是说任务是应该有实际意义的,不能虚构和生造。比如说,有些书上把一些诗歌的正文改成不同的字体大小、不同的字体等,这些都不能说是任务,因为正规的书籍都不能这样排版。只有具有真实性,才能激发学习、探求知识的欲望。当让我们也要在可允许的范围内尽量的简化重复性的操作。(2)任务还要有整体性,任务不能太小,太琐碎。比如说,用字处理软件完成一张板报,我们不能把它分散成太多的所谓的任务,插入图片这样的知识点不能说算为任务,学生在完成这个任务中可能会遇到“插入图片”这个较难的知识点,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例子使学生学习到这个知识点,这也是有必要的。(3)任务不能太死板,要尽量涵盖要学习的知识技能,完成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充分挖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能要求学生一个模式、一个标准。(4)可操作性和适应性就是指任务要具体并且难易程度适当,具体就是把要实现的任务说明白,任务的难度不要太大,这样不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完全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点。

    2、“任务驱动”是指教学全过程中,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任务驱动”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尤其适用于学习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其特点就是紧紧围绕任务展开教学。

    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和操作程序。我们可以“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作为教学模式的主要结构,它具有相对稳定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从教学模式图可以看出:“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以“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为主要结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下面以“制作一个电子班报”为例,针对各个阶段进行说明。

    第一阶段:呈现任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学目标,将课程所规定的知识分成许多模块,巧妙地隐含在一个有趣味的任务之中,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积极性。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hxswjs.com All Rights Reserved.57365.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