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学课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在新的<<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所谓科学素养主要指四个方面:一是科学知识与技能;二是科学方法与能力;三是科学行为与习惯;四是科学精神、态度与价值观。由自然课改为科学课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更重要的是课程定位的改变。
二、科学课更多地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这是多年来一直强调而又往往忽视的一个方面。以往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学生的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教学成了单方面的活动。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哏着老师转,成了课堂的主流。这种模式完全违背了教学规律,背离的科学课的培养宗旨。因此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必须紧紧围绕学生作文章,要注重学生在科学课学习中的探究活动,注重学生的经历、体验和发现,在这种探究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兴趣、能力和情感、态度等。老师在科学课的学习中只能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伙伴。老师应从各个方面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使他们的探究学习得以顺利进行。
三、科学课对学生具有更大的开放性。以往自然课中学生的学习内容完全依据课本进行的,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只是在课堂上听讲、实验等较单纯的形式。在科学课中,对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在学习的内容、活动的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多个方面,使学生有更大、更广的选择性。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的、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可以自由地选择按自己设计的思路用到的实验器材;还可以自由地选择探究的方式,如:到大自然中去进行实地考察;利用网络和多种媒体查找各种资料等等。学生可以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作业,以便于根据自己的情况的能力去完成,更能体验成功的乐趣。这样就将学生的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使他们更多地学习体验,更丰富的学习经历。
四、科学课在编排上更注重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内容上注重了科学与人文的结合。科学教育不是机械和枯燥无味的,科学教育的着眼点也不应是本身,所以科学教育更重要的应在于充实人、完善人和发展人。如在<<今天刮什么风>>一课中关于风描述就帝样写道:“你见过风吗?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但我知道,当树枝摇晃的时候,风,正从那里经过。... ...当湖面泛起波纹的时候,风,正从那里经过。”诗一样的语言,使学生在优美的风景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风的现象风的特征,大自然中自然现象与大自然的和谐的美。学生经常受到类似的教育就很自然的会理解天人合一、科学与人文和谐统一的哲学思想。
《小学科学教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