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投资;区位选择;产业选择
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1.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经济全球化表现为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的形成和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的推进和信息技术革命将把我国置于更加广阔的全球化浪潮之中,国际分工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并带来经济效率的提高和国民福利的改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随着全球化参与程度的加深,在未来10年左右,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将进入较快发展时期。另一方面,投资自由化浪潮和国际多边投资协调体制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入世”之后,我国海外投资企业在市场准入,国民待遇等方面将获得更多平等的发展条件,对外直接投资中的争端也将依据世贸组织有关协议得到合理解决。此外,信息技术革命有利于降低我国跨国公司的管理和协调成本。
2.跨国购并的影响
据联合国《世界投资报告》披露,1994年全球跨国购并投资额为1936亿美元,1995年为2294亿美元,1996年高达2700亿美元,比1995年增长18%,1997年上半年跨国购并投资额高达1300亿美元。在国际直接投资总额中,跨国购并投资额所占比重大幅度提高,表明传统的投资创建企业的方式正在被取代,跨‘国购并日益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而且,基于长期战略考虑的跨国购并行为明显增加,包括建立一体化的国际生产和销售网络,谋求公司长期稳定发展。通过跨国购并实现企业增长,充分利用规模经济带来的效益,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跨国购并实现多角化经营战略,以便调整产品结构,增加国际市场占有份额。通过跨国购并取得别国高新技术,或者分担技术开发的风险与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跨国购并浪潮的兴起迫使我国企业适应潮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
3.出口增幅的下降
我国近年来出口增幅下降的原因,从表面看,主要与亚洲金融危机有关。从深层次看,则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下降造成的。关键是要调整外贸出口结构和转变出口增长方式并将我国具有资本优势、知识产权优势、技术优势的加工业转移到具有资源优势的国家或地区去。这不仅有利于更有效的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促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而且有利于冲破发达国家对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封锁和出口限制,直接到境外去吸收当地的先进科学技术与管理经验。同时也有利于缓解因贸易统计不合理而造成的贸易磨擦,使我国商品绕过各种贸易壁垒直接进入国际市场。
4.经济风险的规避
目前我国在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海外企业,这对利用各国经济周期波动不同步的特点,在微观上分散母公司的资产风险,在宏观上规避外商投资企业可能转嫁给我国的各种经济风险,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5.比较优势的驱动
20年改革开放,引进外资使我国经济取得长足发展,我国东部地区是利用外资最早、受益最大的地区。近几年来,一方面当地企业在产品及品牌、设备、技术、人才和管理等方面开始拥有优势,在国内市场上开始与同行业外商投资企业相抗衡,使后者的所有权优势相对下降。而且由于这一地区人均GDP提高,劳动力成本上升,同时一些资源价值居高不下。其次,近几年来我国利用外资的政策向中西部倾斜,使投资在劳动力、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国外跨国公司在东部的区位优势受到影响。
6.产业结构调整的激励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艰巨,整体产业素质仍然偏低。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阶段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并不具备发达国家的那种国内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先决条件或优势。相反,要通过国际生产体系的建立来推动国内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势将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结果。这种特定的宏观背景,决定了我国发展对外投资的目标必须体现国家产业政策的客观要求,反映宏观经济的总体目标,即通过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来带动本国产业结构的重组和优化。
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1.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分布
我国自从1979年11月在日本建立第一家合资企业,截止1998年底我国境外投资企业已达5666家,投资总额约为63.3亿美元。其中,贸易公司3288家,协议中方投资额为37.8亿美元;生产型和其他非贸易类型的企业2378家,协议中投资额为25.5亿美元。投资领域涉及制造业、国际贸易、资源开发、农林渔业、加工装配、交通运输、工程承包、医药卫生、旅游、餐饮业、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众多行业。
2.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过小、集约化程度低
据统计,我国单一项目平均对外直接投资额不足130万美元,这不仅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600万美元,而且也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450万美元,且大部分海外投资企业中中方投资额不超过200万美元,即使与国内利用外资规模相比,也是属于小型项目。海外投资企业的竞争是财力和综合实力的竞争与较量,只有具有一定的企业规模和财务基础,才能使我国对外投资一开始就形成规模优势,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