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57365.com -> 论文中心 -> 幼教论文 -> 论文内容

科学教育与幼儿创新素质

论文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不详    论文栏目:幼教论文    收藏本页

    重视人的创新素质,反映了我国教育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教育价值取向的变化——从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到重视学生自主、创新地运用知识;还反映了当前和今后社会发展的趋向——企业的竞争、市场的竞争、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在于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实质就是人才创新素质的竞争。

    人的素质包含许多方面,如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人格素质、创新素质等,对于未来社会来说,人的创新素质显得越来越重要。素质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从小开始,不断积累,不断养成的。幼儿阶段是人的各种素质养成的关键期、基础期,对于人的素质的完善、巩固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人的创新素质应当从幼儿阶段就开始重视和培养。

    一、 幼儿创新素质的构成
    心理素质
    特指参与创新活动的各种心理因素,是从事创新活动的内在要素。如情绪、兴趣、个性等,是从事创新活动的内在要素。主要表现为强烈的好奇心;爱冒险、爱破坏等个性倾向;强烈的成就意识。

    好奇、好问是幼儿的天性,幼儿从2、3岁开始就对周围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听到的、看到的、摸到的事物都要问“为什么”,这些事物对成人来说都已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的。幼儿这种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探索欲正是科学家应具有的良好品质,其中孕育了许多创新的萌芽。

    比如,成千上万的人都看到过苹果落地,只有小牛顿产生了疑问,从而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英国生物学家威哥思威伏5岁时看到蚕吐丝做茧变成蝴蝶的过程,由此对这个普通的事情产生浓厚兴趣,促使他成人后发现了保幼激素。而且,幼儿的好奇心、探索欲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和保护的话,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消减。

    爱冒险、爱破坏的幼儿会比顺从、听话的孩子思维更活跃——敢于质疑、敢于尝试;动手能力也更强——乐于动手、什么东西都想打开看看,因此他们更容易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其实爱冒险、爱破坏也是孩子的天性,但由于这种个性的破坏性,许多父母、教师都不能容忍而给予压制、打击,使得许多孩子很早就丧失了这种天性。

    有强烈成就意识的幼儿,会有较高的动机意识和自信心,会在活动中积极尝试,即使失败了,也会不断努力,达到成功,这对于从事创新活动是很好的心理素质。
     

    思维素质 是指对已有知识、经验重新加工、组合、改造的能力。人的创新只有通过思维活动才能表现出来,因此思维素质是创新素质中的核心素质。 创新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性思维。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在幼儿的思维活动中联想和想象占有很大的优势。幼儿的思维处于发展阶段,他们不象成人,思维没有一定的模式,不受束缚,他们会从多角度想象、联想。幼儿还会把现实、游戏、幻想综合在一起,从而使他们的想象非常大胆、奇特、富有创造性。

    创新需要灵感,直觉思维就是灵感。布鲁纳认为,在发现学习的过程中,树立假设和设想的阶段主要依靠直觉思维的作用,这与幼儿的思维方式十分相似——对事物的认识都是感性、非逻辑性的。他认为,培养儿童的直觉思维,可以在教学中鼓励儿童大胆推测,不必追究推测的理由。

    因此,在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过程中,除了要重视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要注意保护、鼓励、发展幼儿的想象、猜想等非逻辑思维能力。
     

    实践操作素质
    泛指幼儿与外部事物的相互作用,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经验的能力。如果把发生在头脑中的思维活动看作是内部操作活动,那么,发生在脑外的一切与外部环境有关的活动,都可以看作是实践操作活动,实践操作素质不仅仅只是动手能力,它还包含着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制作能力、测量、比较、记录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幼儿的思维特点,他们总是在与周围世界的交互作用中,在动手操作中验证猜想、发现问题、获取经验,将知识内化在自己的头脑中。因此,发展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对于幼儿的创新素质的培养十分重要。

    二、 科学教育对幼儿创新素质的影响
    当前社会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与生产力、科学与教育、科学与创新密不可分。科学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部分,对人的创新素质起着重要作用,科学教育是培养幼儿创新素质的一个重要渠道。

    科学教育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整个生物圈;声、光、电等物理现象;水的三态、颜色的变化等化学现象;雨、雪、雾等自然现象;种子发芽、人体奥秘等生命科学;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等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成果;水污染、白色垃圾等环保知识;网络、机器人、克隆等现代高科技。这些内容对于幼儿的好奇心是极大的满足,会解答他们的无数个“为什么”和“怎么样”;会在幼儿心底埋下对周围世界浓厚的兴趣,新奇的想象和许多现在无法解决的疑问,为以后从事创新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在科学教育活动中,通过观察、操作获取了丰富的经验和对周围事物初步的、比较客观的认识。如:

    ※
    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种类,可以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特征分类。如,水有许多水种类,按形态来分有固体、液体和汽体;从对水的利用来分,水可以分为饮用水和非饮用水;饮用水和非饮用水还可以分为许多种,等等。

    ※
    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如动物的皮毛与它们生活的环境有关,青蛙生活在池塘里,它的身体是绿色的;斑马群生活在草原上,它们黑白相间条纹,会使敌人分不清。

    ※
    任何问题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解决。如,要分辨生鸡蛋和熟鸡蛋,可以拿在手上掂掂,放在桌上滚滚,就在灯光下照照,甚至还可以把鸡蛋打开看看。

    ※
    科学在不断创新、进步,科学给人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和便利。如,通讯工具经历了从古代的信鸽传书、人(马)徒步送信、烽火台到近代的电报、电话到现代的移动电话、传真机、网络、卫星通讯等,不断变化、不断进步的历程。

    这些经验和认识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幼儿的科学经验越丰富,想象就会越开阔、想象的内容也会越具体,思维也就越活跃。有了丰富的经验幼儿才能将新问题和原有的经验组合、加工,从多角度、运用多种方法解决新问题。

    在科学活动中,在进行操作前,幼儿常常要对问题进行假设、猜想,质疑现有的答案,然后动手验证,这会促使幼儿进行联想、想象和推测,发展幼儿的直觉思维。
    科学教育活动重在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想法和设想,从而进行自主学习、发现学习。在这种发现式学习中,幼儿会进行观察、制作、比较、测量、分类、记录,幼儿的实践操作素质会不断提高。如,在“滚动”
    这一课题中,教师提供各种物品:积木、杯子、书、盒子、水彩笔、乒乓球等,幼儿动手尝试,将各种物体抛在桌面上,将能滚动的和不能滚动的物体分开;然后在能滚动的物体中,再通过操作,找出滚动速度快的,并进行记录。幼儿是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知道了哪些物体能滚动,哪些物体不能滚动,对于其中的原因也有初步的认识,这是一个自主发现的过程。

    三、 完善科学教育,培养幼儿创新素质
    科学教育对于培养幼儿的创新素质有独特的优势和条件,但如果仍将科学教育等同于常识教育,延续旧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以幼儿掌握一些科学教育知识、科学概念为目标,不补充新的内容,那么,培养幼儿的创新素质只是良好的愿望。笔者认为,当前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应当从这几个方面加以完善,以培养幼儿的创新素质:

    教育目标的完善
    我们必须认识到,开展科学教育,不是让幼儿记住一些科学常识、几个科学概念那么简单。而是要看幼儿在于在科学活动中有没有积极参与,有没有感受到乐趣和产生对周围世界探索的兴趣;有没有从多角度猜测,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有没有动手操作,有没有运用已有经验进行自主、发现学习;有没有获得一些新的经验和对事物比较客观的认识;有没有掌握一些操作的方法等等。这些才是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

    随着科学教育在幼儿园普遍的开展,许多教师对科学教育的目标在观念上都能接受,但在具体实践中,许多教师往往不能很好的把握。应当注意:
    ※ 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不照搬现成活动设计中的教育目标。
    ※ 目标应该具体、便于操作。如某一科学活动目标为“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太笼统,应针对具体活动内容,提出“通过什么方式,激发幼儿对周围哪些方面的兴趣”。


    教学方法的完善
    围绕活动目标,教师应提供丰富的材料,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通过巧妙的设疑启发幼儿积极思考;鼓励幼儿提问、质疑、大胆想象、大胆猜测;鼓励幼儿自主、大胆地探索,尝试与别人不一样的想法和做法。
      但在一些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hxswjs.com All Rights Reserved.57365.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