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57365.com -> 论文中心 -> 其他论文 -> 劳技论文 -> 论文内容

探索规律上好劳动课_劳技论文

论文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不详    论文栏目:劳技论文    收藏本页



上课铃一响,蓝老师手拎一袋东西走进教室。正当学生们纷纷猜测的时候,老师提了个问题:下午要大扫除,可咱们班没有扫把,怎么办?学生们有的说去外面买,有的说回家去拿。老师说:“今天,我一不想去外面买,二不想让你们回家去拿,我要你们自力更生,靠自己的双手解决这个问题。”老师解开放在讲台上的袋子,让大家看清袋里的东西,接着说:“这是一把竹扫帚散成的几束竹枝,是我从垃圾箱中捡来的。你们看,还这么新,这么好,可是一散开,就被同学们扔掉了,多可惜!现在,我要把它重新扎成扫帚,给大家使用。”老师从另一个小袋里取出入长条薄竹篾,让学生仔细观看她扎扫帚的每一个动作,接着便以熟练而缓慢的动作开始绑扎扫把,并讲解操作要领。一会儿,一把竹扫帚便出现在教师手里。正当学生们高兴地议论时,只见老师又把竹帚解散成几束竹枝,原来她要让两个学生上台练习,把竹枝束再扎成扫帚。20分钟后,老师把学生刚扎成的竹扫帚拿给大家看,大家都笑了,原来这次扎成的竹扫帚不仅形状歪歪扭扭,而且扎得松松垮垮,根本不能用。老师指出原因:一是捆扎时用力不够,二 是最后那个竹箍没编好。接着老师又演示一遍,重点解决编竹箍技术问题。最后又让两位学生再扎一遍,这一次大家都点头满意了,下课铃响时,老师说:“这节课我们学会扎竹帚了。可还不知道竹枝是怎么采制成的。下一节课,我们上山采竹枝去!”学生们欢呼雀跃起来。

这个村是远近闻名的毛竹产地。以前人们砍下竹子,编制成各种竹具出卖,那遍地竹枝也被扎成竹帚,供自用和出卖。这几乎成为村民们的传统副业了。近年来,人们不再靠此谋生,特别是编竹帚,因收入微薄,几乎已被人们遗忘。不过,到了山上,遍地竹枝还是俯拾即是。这一课时,蓝老师教给学生挑拣适用竹枝的知识和除去竹叶的两种方法(手摘与水沤),又把学生每4人分成一组,让学生从拣竹枝、摘竹叶到扎竹扫帚(捆扎竹帚用的竹篾事先请竹匠劈好带去)、装木柄,各自完成一把竹扫帚的制作全过程。临下山时,老师让大家谈感想。有的学生说:“以前我们只会去市场买扫帚,到家里拿扫帚,今天,我们会自己做扫帚了,我真高兴!以后我们都要用自己做的扫帚。”有的学生说:“别看竹扫帚小,做起来还真不容易呢。以后扫帚散了,我们再也不乱扔了,扎一扎再用。”

有的学生说:“竹子看起来一点不起眼,用处可多了,竹子通身都是宝呀!”老师说:“说得真好,我们要像竹子一样,做一个对人有用的人。”

《自制竹扫帚》一课,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掌握了劳动课的教学规律。

它符合劳动课的一般教学步骤。首先是明理激情。教师从学生生活实事谈起,引出制竹帚的意义,也激起学生动手的欲望,接着是操作示范和讲解说明,教给学生知识和方法。后面留足时间,让学生实践操作,培养动手能力。最后,通过谈感想,进行自然而朴素的总结,渗透思想教育。整节课结构完整、层次分明、衔接紧密。

它又具有一节成功劳动课应具备的特性。最突出的是它的针对性。劳动课本编写说明中说:“教材……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留有余地。教学时可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增减或调整。”蓝老师在生活中发现学生不爱惜劳动果实的现象,机敏地拣起被丢弃的竹乡女人传统副业劳动形式,以学生极易接受的方式进行了一堂生动深刻的传统教育。其次是它的思想性。课堂上,蓝老师一句空洞的说教都没有,她只用自己无声的行动和学生有声的谈感想,就很自然很朴素又很深刻地让学生在劳动中,接受了种种思想,这里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教育,有爱惜劳动果实的教育,有劳动创造世界、劳动伟大、要热爱劳动的教育。值得指出的是,蓝老师还很及时地接过学生赞美竹子的话题,进行了“要做有实用的人”的教育。第三,蓝老师还注意到劳动课的趣味性。第一课时在室内,第二课时走进大自然,这无疑给学生平添了无限乐趣。第一课时先学把成束的竹枝扎成扫帚,第二课时再完成从来制竹枝到装上木柄整个制作竹帚的过程,这样有意识地划分步骤、先易后难、减缓坡度的做法,使学生能及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外,这节劳动课具有注重操作练习的实践性和传授知识技能的知识性。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hxswjs.com All Rights Reserved.57365.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