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您当前的位置:57365.com -> 论文中心 -> 行政论文 -> 国际政治论文 -> 论文内容

民族、宗教和文化:东亚发展与合作中的重要因素_国际政治论文

论文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不详    论文栏目:国际政治论文    收藏本页
  东亚包括东北亚和东南亚。早在亚欧会议开始时,东盟10国与中、日、韩的政治和经  济的协商就达到了新的水平,进入新世纪后更处于经济整合的新阶段。在东亚各国进一  步的发展与合作中,民族、宗教和文化的影响成为极其重要的因素,其意义不断提高、  其作用不断增强。它们既有政治和经济发展的深层背景,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呈现出  丰富而复杂的色彩。本文简要地提出我对民族、宗教和文化因素对东亚发展与合作的影  响的思考。
      东亚民族、宗教和文化的特点
  在民族、宗教和文化中,民族是载体,是现实主体。从广义来说,文化是民族的生存  方式;从狭义来说,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气质和价值体现。宗教是文化以信仰形式表现  出来的部分。这三者有密切的联系,但联系的方式和紧密程度却大相径庭。东亚民族、  宗教和文化的特点很多,从宏观上概括有以下几点:
  1.东北亚和东南亚有较大的差异性
  在民族、宗教和文化上,东北亚与东南亚有较大的差异。总体上说来,东北亚国家的  民族比较单一,而东南亚则更为多样。在东北亚,有民族相对单一的朝、韩、日本和蒙  古。中国具有56个民族,13亿人口,但是90%以上为汉族。东南亚各国的民族和语言却  极为多样,超出人们的想像。
  从宗教上看,东北亚各国更加强调世俗化。在东北亚有较多人信奉大乘佛教、道教、  神道等,西方侵入后,基督教也获得日益增加的信徒。除了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信仰伊  斯兰教外,伊斯兰教基本上在东北亚地区未得传播。东南亚各国的宗教性更强,大多数  国家拥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宗教,对社会生活正式地或默许地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在印  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文莱,众多民众信奉伊斯兰教,马来西亚和文莱则将伊斯兰教奉  为国教。在缅甸、泰国、老挝、越南和柬埔寨,众多民众信奉小乘佛教。在菲律宾,几  乎90%的人是天主教徒。在新加坡,占统治地位的是佛教与道教。
  从文化上看,东北亚各国历史上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中华文化圈,当然各国  也保持和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东南亚则是印度文化圈(包括佛教与印度教)、伊斯兰  文化圈和中华文化圈交汇之地。在印度支那半岛上,印度文化(主要是佛教)的影响最大  ,在海洋岛国,伊斯兰文化的影响更大,中华文化则对整个东南亚有影响,尽管影响力  因地而异。
  2.东南亚存在着巨大的多样性
  东南亚各国的民族和语言存在着巨大的多样性。印尼有100多个民族,缅甸有135个民  族,越南有60多个民族,泰国有30多个民族。其中有的国家有一个占绝对多数的民族,  如在柬埔寨20多个民族中,高棉人占80%以上;但有的国家则没有占绝对多数的民族,  如印度尼西亚最多的爪哇族也只占全国人口的47%;泰国有30多个民族,而泰族只占总  人口的40%。使用语言最多的是印度尼西亚,有669种,创世界纪录;马来西亚和菲律宾  至少也有150种之多;缅甸101种,老挝90种,泰国80种,越南76种。(注:[德]弗劳利  安·康马斯、[荷]尤迪特·施塔波丝著,陈宝、周一玲译:《新亚洲——亚洲挑战世界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149页。)多样文化中潜藏着丰富的人文资源  。
  西方殖民主义的侵入不仅增加了新的宗教即基督教的传入,而且使天主教成为西班牙  统治下的菲律宾的主要信仰。创建植物园和矿山需要劳工,引发了人口的流动,使大批  华人、印度人和泰米尔人迁居于此。殖民主义者还常常使用“以夷制夷”的政策,加深  各民族和宗教之间的隔阂。民族、宗教和文化的多样性有时重叠、有时分离,在殖民统  治结束之后仍然遗留至今。比如东帝汶人反对并入印度尼西亚,不仅因为其民族是巴布  亚人与马来人的后裔,而且因为其信仰主要是天主教。菲律宾南部的穆斯林从20世纪70  年代开始就以武装斗争方式要求自己的权利,直至前几年才达到和解。在社会骚乱时,  华人也往往成为牺牲者。
  3.文化的差异虽然产生矛盾,但也有相当的融合性与包容性
  在东北亚,中华文化本身就是多样文化的集合体,以汉族文化为主体,包容和吸收了  少数民族的文化。包容性的实例之一是,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都未曾实行和平同化,只有  在中国例外。它证明了社会学和文化学的理论假设,如果社会足够开放和包容,民族的  差异也许会经过世代变迁减少或泯灭。日本和韩国都是善于学习和吸收其他文化的民族  ,而且能根据本国特点创新,历史上如此,现代亦然。它们的经济繁荣和民族崛起有多  种原因,文化优势的发扬也起了很大作用。
  在东南亚,伊斯兰文化圈、印度文化圈和中华文化圈的交汇也促进了文化的互相学习  和借鉴。而文化学早已指出,绝大部分的文化创新来自于文化交流的动力。东南亚的伊  斯兰教与中东的伊斯兰教已经有了相当的差别,虽然基本的教规教义不变,但民众的信  仰和文化价值观却受到了其他文化的影响。例如,对于父母双亲的敬重,东南亚人与阿  拉伯人重视部族不同,却与中华文化比较接近。无论是在伊斯兰教还是在佛教或是天主  教中,东南亚绝大部分信徒的态度是温和的。东南亚丰富的文化已经对这些国家的起飞  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其潜力还远未完全发挥。
  无论在东北亚还是东南亚,都必须重视民族、宗教和文化因素,它既取决于各国正确  的政策,也取决于国际互动。
      当前民族、宗教和文化影响的趋势
  1.虽然当前东亚的宗教总体上是温和的、多元的,但在各种宗教内都出现极端主义势  力上升的趋势,恐怖主义、贩毒、贩武和跨国犯罪的威胁在增长。在很多情况下,这种  趋势都与宗教、民族和文化的背景有关联。
  在东北亚,出现了奥姆真理教和法轮功等邪教,反映出极端主义的影响。在东南亚,  问题更加复杂。东南亚国家在过去数十年内经济增长和社会现代化取得了长足进步,尤  其是“五小虎”(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和越南更令人称道。但  与此同时,宗教复兴运动也悄然兴起,其原因十分复杂。第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  发展促进了人的自我意识上升和对本土文化的回归。现代化使不同的人群互相交流,在  此过程中突现了人们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方式的差别。不仅在全球化和现代化中受挫的  国家和人民转而求助于本土文化,即使在现代化成功的国家中也出现了重新寻找文化定  位的现象。许多人在接触了更多的外部世界后反而对本土文化产生了更大的期待。穆斯  林和其他教徒认为,他们已面临外来的挑战,于是加强了认同意识。如过去10年来马来  西亚的留学生从西方学成归国后,往往更加虔诚地信仰伊斯兰教,更积极地参加宗教活  动。(注:冯德麦登著,张世红译:《宗教与东南亚现代化》,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5年版,第180页。)当然,他们也不反对学习和引进西方的技术。第二,国际宗教  复兴运动的影响,穆斯林为伊斯兰国家在世界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而感到骄傲。中  东国家向东南亚伊斯兰国家提供经济援助。伊朗人和巴基斯坦人提高了伊斯兰教在政治  和经济舞台上的地位,令东南亚穆斯林很受鼓舞,起而效法,并感到自己是不断强大的  伊斯兰社会的一部分。第三,政府的政策促进了伊斯兰教的复兴。在民主化的压力下,  为了获得民意民心的支持,为了凝聚复杂多样的社会,政府宣称自己是宗教的保护者。  当然,政府领导人一般不希望出现宗教凌驾于政治之上的局面,但是其政策却有助于这  种局面的出现。政治家在传媒中更多地谈论宗教问题,全国范围内实行宗教假日制,政  府文职人员也被要求穿传统服装(尤其女性)。泰国佛教徒中也有极“左”和极右的领导  人。
  宗教极端主义极易成为恐怖主义的温床,而广泛的宗教复兴运动又使宗教极端主义得  到容忍,甚至取得部分民众的支持和同情。2001年“9·11”事件后,各国政府都认识  到恐怖主义的危害,积极支持国际反恐斗争。2002年在印尼巴厘岛发生的针对外国人的  炸弹恐怖事件,令人担心恐怖活动向东南亚蔓延。目前看来,以本·拉登为首的基地组  织可能向东南亚突破。美国准备向伊拉克“先发制人”,可能会刺激东南亚的穆斯林,  加深他们对美国在东南亚的用心和政策的怀疑。东南亚各国尚未完全从金融危机的打击  下恢复,其民主政治也很脆弱,不仅需要各国实施正确而谨慎的政策,也需要国际社会  给予可能的援助。
  2.东亚各国的民族主义还在高涨,具有非常积极的效应,但是民族整合和国家稳定尚  不牢固,某些非传统安全的威胁与特定民族状况有关,此外还须警惕民族主义的负面效  应。
  东亚各国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现代化的优异成绩,人民更加充满自信,对于民族国  家更加容易认同。现代化的结果(大众媒体的普遍化、国家政权的巩固、工业化和城市  化)也都成为冲击原来民族群体的强大力量。欧洲的民族主义因为与殖民主义相联而受  到批判,但亚洲的民族主义却因争取民族解放而获得了赞扬。苏加诺把“荷属印度”的  众多民族集
我要投稿   -   广告合作   -   关于本站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留言
Copyright © 2009 - 20012 www.www.hxswjs.com All Rights Reserved.57365.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