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新闻从其发展前景来看是很有前途和潜力的,它作为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出现是时代的召唤,历史的必然,也是新闻现代意识的体现。客观形势要求新闻报道在反映社会性经济问题时,增加理性的思考,从多侧面多角度全面考察经济事实的内在与外部的联系。对复杂的事物进行多层次多因果的描绘和剖析,以揭示、回答经济改革进程中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和社会重大经济事件的演变与发展。于是,社会经济新闻便成为一种较好的反映时代气息的报道方式。
社会经济新闻兼经济新闻和社会新闻两家之长
社会经济新闻在经济报道中越来越强烈地显示出其特有的功能和魅力。它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上兼收并蓄,即具备了社会新闻的某些特征,又蕴藏着经济新闻的丰富内涵,可以说是经济新闻同社会新闻有机结合、互相渗透、交叉、融合的衍生体。与社会新闻相比,社会经济新闻更有深度、有思想。与经济新闻相比,社会经济新闻的可读性、贴近性更强。
它以社会新闻的笔法写经济新闻,社会新闻的写作一般要有情节、有细节、有场面。如果以此入题来写新闻就可改变“经济报道”容易给人干巴巴、硬梆梆的感觉。如当前对下岗问题的报道,多从宏观入手,介绍其概况和国家的有关政策,再引入对部分下岗职工的介绍。而经济日报2000年7月5日第三版的《下岗工人的福地 未来老板的摇篮》一文则从人入手,以人为本,以近似纪实的手法看似报道深圳一家商场在安排下岗人员再就业时发生的故事,却透过这些新举措反映了下岗再就业面临的困难、个人的心态及社会环境,手法朴实却很有感染力。
同时社会经济新闻以经济新闻的深度来理解社会新闻。如曾获得中国好新闻一等奖的《外国留学生站柜台》。“留学生为企业站柜台推销产品”这是一件新鲜事,当然可以划入“社会新闻”之列,但记者却透过这一表面现象,通过采访留学生、采访顾客、采访雇请留学生的中国企业负责人、采访经济学家等等,继而点出是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使经济生活注入新活力的这一重大主题。如果不是从经济新闻的眼光来理解这个新鲜事,这则好新闻可能就以“花边”新闻的形式从人们身边逃走了。可见,社会经济新闻由人们身边的社会新闻入手,揭示深藏其后的经济规律,其对新闻事件的解释也更为到位,更加深刻。
社会经济新闻题材广泛
社会经济新闻所涉及的内容大都是经济改革、社会生活中复杂矛盾、重大经济事件的演变、发展、趋势,有着丰富的报道题材。(1)可选择跨越社会和经济的、高信息量、集社会与经济问题于一体的题材。如经济日报2000年7月5日的《发展经济切莫竭泽而渔》报道了苏锡常地区由于超量开采地下水而出现大面积地面沉降的事情,这类题材不仅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而且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有重大影响。这样的报道所产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2)抓经济生活中的事件,一般正常经济活动社会性不强,而有些经济事件本身就会成为社会事件。像工厂爆炸,油库失火之类既是社会事件又构成经济事件,都可以用社会经济新闻形式,如经济日报2000年6月21日在其社会周刊显著位置报道的《海南发生一起恶性毁林案件》。用社会新闻的笔触,即讲明其在经济领域里的重大影响,又加强了可读性和感染力。(3)从社会、政治、经济结合的角度,概括社会经济现象加以报道,这多用于宏观、大跨度或较为宏观的经济问题。广州日报发表的《盲目的洪流》一文,将带有全国性的“民工”问题,从改革的大背景上,纳入治理与整顿的大环境中,从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诸方面进行全方位的透视、剖析,颇具深度,发人深省。(4)采写经济活动中的人物,写人的思想、人的心态,这也是较好的社会经济新闻题材。如经济日报2000年6月28日社会周刊上的《宠辱不惊“帽子王”》讲述了做帽子的刘巨山如何从一个穷山村走出,通过奋斗成为了中国的帽子王的经历。情节曲折,可读性很强,这也是这类题材共同的特点和优势。